2 信任(第 2/4 页)
当时她听不懂这里的语言,只能用惊恐地眼神,注视着那些茶客指着她的眼睛,或大叫,或咒骂,从一开始的几个人,到整个茶馆的人,拼命地向她砸来各种茶杯,滚烫的茶水淋湿她的全身......
他们指着她的碧瞳,视她为妖女,视她为恶鬼附身。
大唐国人对绿瞳即鬼魅的想法深入人心,数年来毫无改变。她不可能使周围人接受自己,便只能掩藏自己,将那一双美丽的眼睛永久禁锢在黑纱之下。
为了在黑纱下隐藏自己的瞳色,又不至于遮挡视线,她琢磨良久,才想出了这个办法——
她的面纱其实有两层。里层为不透光布料,贴紧眼部,系在耳边固定,瞳孔处开两个小孔,这样便能看见外部。外层是一层薄纱,遮住了里层,从远处看来只能透过薄纱看见里面的深色布料遮挡住了眼部,却找不到瞳孔的位置,更看不出它的颜色。
夜深,她静坐许久,沉默思索。
什么东西,既透光,又能遮掩碧色?兴许一块水晶也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她记起波班帝国曾有一位著名的工匠——拿小块水晶雕成了两片眼睛大小的圆片,固定上木框,佩戴于鼻梁上,后角架在耳后。佩戴后,可使所见万物变为水晶之色。
虽语言不同,但若音译,可称此物“叆叇(ai四声dai三声)”。
恰好莫华有一位手工技术卓绝的朋友,兴许可以帮她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天,莫华让桃言给张廷尉带了个口信,说让他先独自去大理寺,自己出门办些事,稍候再到。
莫华换了件碧色青衣,照常带上她那面纱,与桃言说了声,便独自上街去。
在西市稍偏一点的一条小巷,转角口有家做首饰的店铺。店门左右柱各书了四字:“梁氏金钗”,“风韵犹存”。
莫华常为这标语嘲笑店铺的主人,梁使君家二公子,梁子期小少爷。
好好的一家首饰铺,因为一句“风韵犹存”,吓跑了一众年轻姑娘,日日门店冷落,无人光顾。
这人仗着被家里逼学了几年书,天天卖弄文骚,不料骨子里是个没文化的,再文艺也是茅厕里题诗——臭秀才。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