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闻(第 2/3 页)
“那今日这案子,尸体手指是否有挣扎时的痕迹?”众人依然迫不及待想从指尖的细节破解案子真相,并没意识到说书人囊中羞涩,已是回答不出来了。
“没有!”只听说书人终于忍不住了,大声怒吼了一句,又说:“那尸体十指尖如笋,洁白如玉,断是没有用力抓过什么的痕迹。”担心众人继续妄自揣测,问些他不知道的问题,说书人只好续了下文:
“可是张廷尉依然发现了女尸为他杀的证据。他抬头一看,发现那老丈所谓幼女上吊的房间顶,竟无一处可悬挂之处,也无长钉一类钉过的痕迹。”
场下一片唏嘘,有人已经开口唾骂:“那老丈方才明明说他亲眼看见幼女上吊!这可如何解释”
“能如何解释?自是就地认罪伏诛,亲口承认了杀害女儿的事实,打入大理寺刑狱!”
众人还在七嘴八舌,愤怒地指责老丈毫无人性。一旁那个先前插嘴、打搅说书的年轻人漠然地从人群中退出,坐在一个角落里喝起了酒。
年轻人身旁有一布衣少年,附耳对年轻人说:“这说书人真是浮夸,不过是件再简单不过的普通案子,被他说成了惊世奇案。无妨,王爷听着解个闷就好。”
没错,这宵禁后着一身布衣溜出王府逛酒楼的,就是当朝著名的闲散王爷——瑞王李思齐。
他左手执酒盏,右手随意在布衣少年肩头搭着,借着酒性评价道:“看房顶有无吊痕——这是每一个查验上吊案子的捕快都清楚的流程,到了市井巷口就成了廷尉大人的高明破案手段。莫知我朝子民对刑部官员实力如此不了解啊......”
“嘿,要我说,这张廷尉大人反倒未必有如此高明。”那少年一脸兴奋,四下看了眼,才在瑞王耳边道:
“我曾听闻一些秘辛。传言说,那张廷尉身边有一神秘人,一身黑衣,面纱遮脸,日日协助其破案。”
瑞王问:“是何许人,怎须掩面示人?”自大唐以来,早已无妇女或闺中女儿不得见人的规矩,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光明正大在街上走动。
“这就不清楚了,”那少年摇摇头,只道:“或许那神秘人面相丑陋,不喜示人。”
瑞王又问:“你说那些案子,都是那神秘人替张廷尉破的?”
“可不是嘛!”少年神色激动,似是愤慨张廷尉的名不副实,“上一回宫里贵妃娘娘鸾凤钗的失踪案,王爷可还记得?”
“记得,听说贵妃哭了一天一夜,惹得皇兄连夜未寝地安慰她。”说到此,瑞王不屑地笑了笑,他最看不起为了宠妾费心费力之人。
“那张廷尉奉旨来查案的时候,就带着那个一身黑衣的神秘人。那人在张廷尉与皇上等人交流的时候,入贵妃宅院查看了一圈,不知发现了什么线索,在一个侍女房间里的首饰盒里找到了那只钗。”
“所以这案子完全是靠那神秘人破的?”瑞王哂笑一声。
“正是!”少年说,“这倒没什么,只是那神秘人将经过讲给张廷尉听后,张廷尉没有立即结案,反而让神秘人将钗放回那首饰盒,他自己又去了贵妃府,什么都没干,一眼指出了那个偷窃的侍女,令她打开首饰盒示众。您说这办的叫什么事儿?”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