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奇案(第 1/4 页)
在众人惊异的目光中,张廷尉开口道:“派几个兄弟,请几个民医,去给这可怜孩子的爹看看。”
那小伙顿时感动得直磕头。
蒲莲村的几个人却顿时勃然大怒:“张廷尉!你这是什么意思?为何要帮凶手?”几个冲动的甚至想当场对小伙动手,再不顾礼数。
莫华眼神一凛,见这群愚民不分青红皂白地欺辱小伙,颇生了几分怒气,抢在张廷尉前发话:“是否为凶手,我大理寺自会裁断,用得着你们在这里诬陷他人?”
“阿华,不得动怒。”张廷尉打断莫华,解释道:“我也是猜测。我看那小伙钱虽多,却都是散钱。结合他所说,家里老人重病,这钱许是他辛苦攒下,只为一朝购买救命药。”
若这确实是小伙的血汗钱,一场飞来横祸,他该有多伤心?
秉持着疑罪从无的理念,张廷尉认为救治病人要紧,至于真凶为谁,应等待进一步查验。
“廷尉大人。”莫华出声,“我想我们此时有两条线索可以查。第一,请杵作查验尸体,通过死亡时间和小伙的行程对比,判断他是否有犯案的可能。第二,查验现场,既然是抛尸,水井边不远处必定有第一现场,许有血迹和凶器残留。”
一番话,让几个年轻捕快不由得高看了几眼莫华。
张廷尉点头同意。大理寺秩序性和效率极高,人迅速被分为三波:
第一波,带着名医前往小伙家住的村子,先查看小伙父亲,后询问小伙行程,与先前堂上口供对比。
第二波,扣留在场蒲莲村村民及嫌犯,由专审捕头分头录口供,杵作在寺内查验尸体,提供尸体基本信息。
第三波,自是由最会探案的几人组成,前往蒲莲村查验案发现场。为了便于指路,张廷尉点了马大黑带路,就是案发现场的第一见证人——不是说他没有嫌疑,只是他的口供对破案实为重要,再说他在大理寺众人身边也不可能逃脱。
几人前往蒲莲村。这几人便是张廷尉,廷尉侍从福安,莫华,还有几个年轻捕快中的周兄,以及带路人马大黑,和几个大理寺护卫。
越接触马大黑,莫华越觉得他是个十分有内涵的人——与长相不太相符。
他做事沉稳,说话举止得体,看起来像经过调教训练,十分忠义的军兵。
一路上主要是莫华在询问他,他有问必答,且回答非常详实。
据他所说,马大黑确实在王府军中呆过一段时间,不过太平天下王府军就是个摆设,让这位心怀抱负的壮汉郁郁不得志。呆了两年,马大黑辞了兵籍,在京城四处寻找用得到他的人家,却始终未成功。
如今他只好守着自家村落,尽自己所能做一些事。如此说来,他倒还真是个被埋没的能人。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