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大宋的狂澜(第一更)(第 3/4 页)
至于为什么是这个时间点爆发?
只有极少部分人察觉到,它并不是巧合,而是有人故意让这件事在这段时间爆发。
如果一定要说是谁,这个世界上恐怕只有一个人有这样的能量。
让我们不妨将视野再往上提升几层,会发现靖康五年的国际形势非常特殊。
上半年爆发了宋夏第六次战争,以大宋攻下银州,宋夏签订新一轮的议和契约而告一段落。
宋齐之战也快速收尾。
最重要的是,金国在面临西征的压力的同时,皇储完颜杲突然离世,引发了内部夺权。
这一系列的事件,让靖康五年的国际形势出现了难得的边患空窗期。
也就是说,靖康五年,是最不可能发生宋金之战的一年,也不可能在爆发宋夏之战。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朝廷推出了四京新学,进一步激化了内部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然而,最激烈的矛盾,却未必会在靖康五年爆发,儒家势力可能会在靖康六年或者靖康七年在反击也说不定。
毕竟儒家保守派中头头蔡懋,是一个极其懂得隐忍的人。
如果是在靖康六年或者七年爆发,赵宁面临的外部环境可能会非常严峻,西夏或者金国的兵力施压甚至只能逼迫他放弃内部矛盾大范围激化,对守旧派妥协。
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内禁宫里的赵官家,通过一种极其隐晦的手段,诱导儒家保守派中的一部分人,跳出来,大范围激化了矛盾,使问题集中在靖康五年爆发了。
所谓时势造英雄,英雄也是可以影响时势的。
九月五日,东府紧急发起“三聚”,所有行政要员塞满了政事堂。
包括了在吏部任职的太子赵谌。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