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9章 辽东之治(第一更)(第 2/3 页)
“是的,又错了。”完颜希尹说道,“外臣又曾经走访过大宋河北不少地方,发现也有一些地方民风好斗,这些地方都有一个特点。”
“什么特点?”
“穷。”
赵宁立刻知道完颜希尹想要表达什么了。
吃饱了,人才是人。
当年的大辽与大宋百年和睦,互通商贾,燕地又有大量的良田和牧场,辽国又采取了极其宽松的民族政策。
燕地的百姓可以说是辽国最富裕的。
而大宋境内不少地方,又比燕地富饶,尤其是商业兴盛。
完颜希尹无疑用最简单的话,道出了人类社会的一大规律。
“人们因为贫穷而不得不拼命去争抢,其目的只是为了生存下来,但燕地辽民和大宋许多子民,却已经不需要用命去换取生存了。”
赵宁连连点头,可能大宋也还有许多穷人,这些穷人也生活的很辛酸。
但总体来说,大宋的百姓会安稳许多,尤其是新政之后,种地能够养活家人,还有结余。
种地倒算不上拼命生存,可能会辛苦许多,这也是时代生产力决定的。
赵宁说道:“当资源极其有限而人丁过剩,人们为了生存,就会拼命地争夺,相互倾轧。”
“所以陛下说让辽东的汉人、契丹人、女真人,还有渤海人能和睦地生活在一起,就需要做到,在资源的配比上,一视同仁,例如不能因是汉人就能多分两亩地,也不能因为担心女真人不满,就多给五亩地,如果陛下眼中没有华夷之别,那官员则不以华夷之别而治之,辽东可垂拱而治。”
“你方才所说,不以华夷之别而治辽东则辽东兴,但你又说了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廉耻,想要辽东垂拱而治,想要人们不械斗,知礼节,需要丰衣足食,辽东能丰衣足食吗?”
“能!”完颜希尹又说道,“辽阳之地,土地肥沃,又有河流纵横,只要不让百姓上战场,不让汉人、契丹人、女真人和渤海人相互不满,他们就能专心农事和渔猎,朝廷可沿河而建城,外臣恰恰对辽地的众多河流略知一二。”
“辽北呢?”
“辽北恐以狩猎为主,辽北之兴,可能需要数代人之积累。”完颜希尹气定神闲,娓娓道来,“陛下若要治辽北,不可急切,辽东沃野千里,能兴盛辽东,已经是大事。”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