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0章 交钞的短板(第二更)(第 2/3 页)
“蔡相公此言差矣。”钱喻清站出来说道,“这些年铜钱收了不少上来,就我了解到的广南西路不少州府下的县,已经出现严重的钱荒,广南西路的甘蔗种出来,价格是京畿的五分之一,因为根本没有人买,不是民众不愿意买,而是手里没有货币,这岂不就是陛下的《货币通论》中的通缩?”
他又说道:“通缩所造成的民生灾害,比毫无节制的发行货币的通胀更可怕。”
“那完全可以让地方粮储司,拿着交钞,去农家购买粮食,以官府的手段,将交钞流通到农民手中。”蔡懋说道,“这个问题并不难解决,何必要大费周章?”
“蔡相公难道不知道,偏僻地带的农民根本不敢收交钞?”
“那便是银行配置不合理!”
“银行配置到偏远地带,要定期从京师运送交钞过去,风险极大。”
“难道铸造银币,运输过去,风险就不大?”
“蔡相公有所不知,这银币最大的优点是耐用,若是投入民间,可以大大缓解小额货币的更换。”接过话的是虞允文。
虞允文继续说道:“一张一文钱的交钞,使用寿命大约在五年到七年,流通频繁的地方,气候潮湿之地,寿命更短,例如广南东路,一文钱的交钞,使用三年,就会破旧,甚至损坏,货币一旦损坏,持货币者就是平白无故的损失,前些年还好,最近两年,由于货币损坏越来越多,广南东路许多人不敢再用交钞,这对当地原本兴盛的商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不等蔡懋接话,虞允文紧接着说道:“我曾与广州府一位买卖做的颇有些大的商人详细谈过此事,因为货币损坏越来越多,有时候银行兑换不及时,一些商人已经不敢收交钞,原本已经谈好的买卖被迫暂停,影响最大的一次是朝廷在民间采购甘蔗,那是要炼制糖的,是给军队用的。”
“好几个商人以甘蔗数量不够的借口,只卖给广州府官衙少量的甘蔗,当地一度出现官员强征,却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导致不少人来年不愿意再种植甘蔗。”
虞允文这个案例道出了一个经济规律:官府只能合理分配资源,无法高效从事生产。
“一些地方官员,为了完成临时任务,滥用手中权力,对地方的商业秩序是一种极大的破坏,这与朝廷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另外,这几年流通在海上的交钞,损坏程度更大,严重影响到了海贸。”
文德殿内陷入短暂的安静中。
“朕每每读史书,都会感慨前人的许多事迹,朕记得最早的官方货币可以追溯到春秋齐国的管仲那里,管仲以齐刀对邻国发起货币战争,又以齐刀推动齐国商业兴盛。”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