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5章 官逼民反?(第一更)(第 1/4 页)
初秋的东南,依然酷热难当。
无风,沉闷。
刚刚除完草的农民,坐在树下,取出一早出发就准备好的午饭。
这午饭也并不是什么稀奇之物,而是最常见的杂粮粗米。
还有一些煮烂的菜根。
这可能是这个时代,农民吃的很好的了。
欧阳修在《原弊》一文中说:“一岁之耕供公仅足,而民食不过数月。甚者,场功甫毕,簸糠麸而食秕稗,或采橡实、畜菜根以延冬春。不幸一水旱,则相枕为饿殍。此甚可叹也!”
意思是一年耕作收获的只够吃几个月,收获忙碌的时节刚刚结束,农民只能将簸出来的糠麸或秕稗作为食物,或者采摘橡树的种子、存储菜根来勉强度过冬春的饥荒时节。
江南一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生产大米,农民能吃上米饭。
不过这米饭也是捡出质量最差的一批剩下的,好的米都上缴给了地主和作为赋税被地方官拿走了。
所以后世一直流传着一种说法:古代农民很难吃上自己种的米。
就像某些人在大公司拿着3000块钱的工资,谈着几千万的合同一样。
古代如果遇到灾荒年,别说糠麸,草根都吃,草根吃完啃树皮。
前面的小道上,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子骑着骡子过来,后面跟着几个体格强壮的汉子。
“都过来!有重要的事!都过来!”那白白胖胖的男子大声呼喊着。
正在树下吃饭的农民们望过来。
“是李保正。”
“这个李圆胖又要干甚!”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