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血战!(第一更)(第 1/4 页)
古代在没有卫星的时候,大军团打山地战,实力是一部分,不过很多时候也看运气。
主将行军路线是战争重中之重,在崇山峻岭中,侦查难度极大。
宋夏百年战争双方都在山区吃对亏。
而防守战有一个比较大的软肋。
当敌人以高机动兵种来突袭的时候,防守一方必须顾及到民力的保护,因为那些都是短时间内不可再生生产力。
这必然会给守军带来一定程度的组织延缓。
从西夏突袭宋军后背,到攻下抚宁寨,兵临米脂寨来看,都印证了这两点。
也有可能是这一带的地形图的失传,宋军大量斥候并未侦查到西夏人从偏僻的山缝里穿插出来。
不过,宋军在此次银州争夺战中采取的战略布防依然是范仲淹的“步步蚕食”战略。
也就是筑城之策。
打下银州,在银州周围、后方,建筑大量城寨,将银州与后方串联起来。
这种战略有一个极其突出的优点:弹性空间大。
西夏大军能破一两座城寨,只要他们深入进来,无法在短时间内将宋军的防御纵深击穿,就可能进入宋军的包围圈里。
费听容居很显然是知晓这一点的,所以他昨日全军拿下抚宁寨后,马不停蹄来到米脂寨,一大早就开始攻城。
看似他占据主动,但其实他是被迫快速攻城。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的是,米脂寨的城墙比刚修建起来的抚宁寨要坚固太多太多。
抚宁寨的城墙仅三米多高,但是米脂寨的城墙高度已经去到近六米,宋军还在城楼附近修建了角楼,里面搭建了大量弩弓部队。
像抚宁寨这种城墙高度算是正常小城高度了,唐朝长安城外城高度也就六米多一点点。
为什么不把抚宁寨建高一点?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