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错,大错(三)(第 4/4 页)
期间,梁王还办了几件大事。
其一,他命心腹李振代王师范为淄青节度使,迁王师范任河阳节度使,准备彻底消化淄青。当初接受王师范投降,朱三哥就心不甘情不愿,而今,终于可以把这一堂课给王师范补上了。
其次,在白马驿,朱三哥杀宰相、大臣等数十,并投尸于黄河,这就是所谓的白马驿之祸。
再次,弑君急先锋蒋玄晖,尽杀唐昭宗子九人。
梁军在淮南大肆掳掠,不过救援光州、鄂州始终不能如愿。
不能白跑一趟呐,梁王本着搂草打兔子的精神,以山南东道节度使赵匡凝勾结杨行密、王建为由,遣杨师厚将兵击之,自以大军为后继。
汴军气势汹汹,连下山南东道唐、邓、复、郢、随、均、房七州,就是后世河南湖北境内。之后汴军渡过汉江,大破赵匡凝二万兵,取襄阳。荆南节度使赵匡明见自家大哥兵败逃奔广陵,也不等梁王打上门,自领二万兵西奔成都,投奔王建去了。
汴兵遂取荆南、山南东道,即襄樊、长沙一带,向南拓地千里。
尽管梁兵迟迟不来,辽王屯兵囤粮却一刻不敢懈怠。
别以为梁王去了南边是什么好事,这明显是要先解决南边羁绊,再来一鼓作气收拾河北。梁军准备越充分,就意味着河北危险越大。
可是,让他辽王出兵在北边主动搞事,分散梁军精力也是天方夜谭。
南北相隔,呼应肯定是呼应不起来,贸然出兵倒很可能被梁兵狠咬一口。
至天佑二年底,梁王眼见攻取荆、襄二镇顺利,不甘心光州、鄂州等地义士相继为杨行密扑灭,便欲借此胜势再击淮南,扩大战果。可惜,梁军在光州即河南潢川路遇大雨,人马疲乏,士气低迷乃至军士逃亡。光州守将据城不降,梁军又围寿州即安徽寿县,守将同样坚壁清野,使梁军无以立足。
梁王只好撤军,半路还被淮南兵偷了一把,损失不大,但侮辱性极强。
至此,梁王南征暂告结束,河北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
天佑二年,西历九零五年。
十一月。
梁军北返,南征主力陆续归建,而在镇内养精蓄锐多时的数万军则次第离营,缓缓向河北集结。
自十一月至十二月,梁军六万大军先后北上,连同此前就屯在冀州的一万兵,梁军在河北,仅战兵就已足足七万。
自葛从周北征以来,梁军于河北再次集结起如此大军,用意不言自明。
辽王遂令怀远军、靖塞军、卢龙军、保定军、义从军等陆续南下,于瀛、莫驻扎。加上此前南下的亲军营、豹骑军,中线累计战兵五万余,其中马军二万九千,步军二万四千。
西线则是郑守义的一万四千人。
东线还有刘守光的三万人,以及逃难在义昌的李公佺部二千余残部。
成德亦动员了三万大军,屯于镇、赵、深州一线。
真不是大教主有什么雄心壮志,更不是他对梁王有什么忠心,实在是迫不得已呀。辽王怕成德给自己添堵,其实王教主更是两头难过,又怕梁王背刺,又怕辽兵入境打劫。
并且七万梁军驻扎冀州,粮草供应大半都是王大帅赞助。前面李思安已在冀州白吃了一年,如今大军云集,每天仅军士就要吃掉二十余万斤粮,这还不算马骡牲口,更没算转运损耗。
王大帅的仓库是眼看着一天天搬空,疼得撕心裂肺。
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