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战河东(四)(第 4/4 页)
郑守义一手拉着一人马缰,将张书记的担忧说了,然后指着不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势,道:“前面是石会关,进了山,道路崎岖,若汴兵设伏,后果难料啊。我等骑军不能攻坚,汴兵至少跑了大半,追之无益,不如回去。”
追到这里,李嗣源也有些忧虑,只是李嗣昭不大甘心,仍向前又走了一段,远远望见山岗上立着数马及氏叔琮的旌旗。李嗣源道:“这厮是从容退走,全军未遭损失,如此作态,定有伏兵,不可再追。”
李嗣昭亦暗忖,他们这三千多骑是晋军精锐中的精锐,主力中的主力,换句话说,就是爸爸手里为数不多的可战之兵了,一旦折损,河东基业真是不能保全。如今汴兵已却,不妨见好就收,心中的那点不甘来日再说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遂整顿了队伍,于天黑前退走。
氏叔琮站在山岗,眼见晋军北去,颇觉失落。独眼龙的这帮蠢材,一贯是愣头愣脑、猛冲猛打,挖个坑就能掉下来,怎么这次转了性呢。才给自己来了个声东击西、将计就计,这会儿居然又能忍住不追,让自己的一番心血再次付诸东流。
咳,氏叔琮盘算着这把丢了不少人,回去少不得要挨骂。
弄不好,还得要写小作文。
那可真是光屁股拉磨了。
蕃儿不来,奈何?
悻悻而去。
郑大帅引军在祁县过一夜,次日北返。
李嗣源、李嗣昭盛情邀请老郑入城见见干爹,被他婉拒。如今身份不同了,他是义武节度使,可不能乱跑,万一被扣下不叫走,他找谁说理去。在魏博差点被人做了投名状的经历,屠子哥记忆犹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这个道理,旦夕不敢忘。
汴兵三座大营,一座被破,两座去得匆忙,遗落军资财货甚众,其中不少还是此前晋军兵败时丢的,又抢回来了。从汴军身上颇多收获,也就不必再去云中作孽,将所得军资财货搬上马背,郑将军绕城而过,回定州去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