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战潞州(一)(第 3/4 页)
巴掌大点地方养这么多兵,真不知是怎么熬过来的。
独眼龙得知卢龙援兵来到,异常欣喜,亲自出城来迎。
远远望见晋王的华盖渐行渐近,直觉这位曾经的飞虎子苍老了许多,须发花白,眼袋浮肿,居马上虽稳,却少了生机多了暮气。待两边接近,老黑一咬牙一跺脚,率先下马快行数步,来在李克用马前,躬身施礼道:“大人,存义来晚啦。”
听说是这黑厮领兵过来,独眼龙心里本来也有点打鼓。
李大、郑二这两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义子,在营州做下好大事业,却在他跟刘仁恭大战时作壁上观,甚至还跑大同掏了一把,妥妥的逆子啊。若按晋王年轻时候的脾性,早就操刀子上了。可是形势比人强,他先是兵败木瓜涧,后在汴兵手里接连吃瘪,实力大损。
如今朱温势大,纵观河北,只有卢龙三镇还能是个帮手,晋王也只能装傻。
这两个逆子要说也算有些用处,比如上次汴兵来袭,这黑厮就出力不小,事后城都没进,倒是省去彼此尴尬。不过这次不同,岂能面都不见。
然而,对于该怎样开场,晋王在路上也很挠头。不意这黑厮知趣,全了他李鸦儿的颜面。好!你敢叫,爷爷就敢认。性情中人的晋王亦跳下马,身手矫健地将这个便宜儿子虚扶起来,扯了他的黑手道:“存义我儿,速速随我入城。”
二人认亲这也就是片刻间事,完全一幕父慈子孝的感人画面,直叫周围一干看戏的文武目瞪狗呆。
宫中早已摆下筵宴。
入席后,晋王就向便宜儿子引荐周德威,道:“此次南征,以镇远为主帅。你等亲近亲近。”
郑守义与周德威不曾合作,但是知晓其人。据闻是骑将出身,曾为河东铁林军使,最近几年对阵梁兵,算是胜迹较多的晋将了。叉手道:“我人地两生,此番胜败生死,全赖周帅矣。”
周德威微一欠身,向郑二还礼。
晋王又为他引荐两位副帅,一是李嗣昭,一是李存贤。
这二位都是老熟人,互相打过招呼,郑二心中盘算,周德威看面相亦是爽直汉子,这个组合还算不错。
左右打量这殿,二哥感觉有些眼熟。蹙眉凝思,恍然想起当初就是在此殿拜了晋王做义父。那时李存孝被杀不久,康君立酒后胡扯惹了晋王不快,现场挨了一刀,不久便被赐死。后来豹军就离开晋阳去大同,又从那里打回卢龙,自此,与河东渐行渐远。
当时在殿中者,如今已有许多不见。
今夜在殿中者,十年后又在哪里呢?
先看眼下吧。
打潞州,郑将军想了一路也想不出奇计,看晋王这架势却分明是志在必得呀。
关乎自家生死,须得问明。“大人。”反正爸爸叫开了也就无所谓多叫几句,二哥探问道,“我闻丁会乃梁军宿将,麾下精兵不少。嗯,城中亦不乏粮吧。潞州城高池深,防备森严,计将安出?”
独眼龙但笑不语,边上一少年道:“勿忧,必能马到功成。”
郑哥看说话的是个二十左右的青年,正是嘴边眉毛办事不牢的典型。这话就说得十分无状。什么叫勿忧?怎么就马到功成?一念错,万千将士性命无存,军国大事岂能如此儿戏?惹得老黑非常不快。
晋王却也不多解释,只道:“我儿亚子,存义才见过么?”
哦,李存勖,李亚子。
这小子最近声名风传,郑守义在河北也听过他,知道这是晋王爱子。见面确实是头次见,早年他老郑在河东混的时候,李存勖还是个娃娃。既然晋王儿子这样说了,想必确实有所依凭,反正大不了走人呗。
思路清晰的老黑便举杯与李存勖隔空邀饮,正见独眼龙一只独眼看向儿子,满眼宠溺之色。郑守义也忍不住看看身后罚站的小屠子。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