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魏博,魏博(四)(第 2/4 页)
计议已定,史怀仙立刻将一干手下叫来,说了打算。
魏博武夫并非奴兵,亦非谁的附庸,人家都是有投票权的选民,不是军头将主指东就不打西的良善。他史十三要去易定投靠姐夫这是他的选择,底下众人却未必愿意追随他去家离乡。
乱起仓促,建制本就不全,有许多人压根没有跑出来,就算出来的,也未必都与史怀仙一心。
果不其然,听了史十三的打算,愿随他远走的不过寥寥二百余骑,多半军士都想回乡下庄子看看风色再说。
那愿走的,多为军中将校,他们牵涉较深,留下未必有好果子,而愿留的则多为普通士卒。魏博传统,上面打生打死,波及底层军士的情况不多,尤其普通大头兵,谁当大帅都需要。
于是,队伍就地解散。史十三只领二百多铁杆,护送着各自家眷,长途跋涉就投奔定州而来。
路程倒是熟稔,经德州、沧州,过瀛州,六月初三,顺利抵近安喜。
远远就见城中驰出一队人马,正是郑守义亲自出城数十里来迎。
史怀仙颠簸一路,风尘仆仆,郑大帅跳下马疾走两步,一把拉住史十三的马缰,关切道:“一路可好?”他身后也跳下一骑,却是张桂娘。但见这母大虫一身戎装,奔至妹妹马车近前,纵跃上车,片刻,传来女子哭泣之声。
见郑守义满脸关切,而且连大姐都来了,史十三原本心中的一点羞惭瞬间烟消云散。答道:“郑兄,俺这次是真来投奔你了。”可是说到这句,十三郎又不免有些尴尬。
郑守义在他肩上狠捏两把,道:“休说此言。到定州便是到家。走,城中已摆下酒宴,为你接风洗尘。先在府里住下,我已让刘三去安排院子,拾掇好了你再搬过去。”对这个亲戚来投,郑大帅是真心欢迎。
史十三顿时想起自己还在马上,连忙下马,向身后一招手,上来两人。郑守义都见过,一个史斌,一个赵和,是十三郎结义兄弟,更是他的哼哈二将,左膀右臂。在魏博时,郑守义没少跟他们吃酒,便笑道:“哈哈,都来啦!走走,入城,今夜不醉不归。”
魏博武夫们辗转数百近千里,颠沛流离,不免心中惶恐。看见老黑如此礼遇自家带头大哥,对他们也很热情,终于渐渐心安。二百多骑纷纷下马向郑二躬身行礼,而后两支队伍合为一处,返回定州。
当日,郑二在府里摆下筵宴招待不提。
次日晨,史十三酒醒,回想昨天光顾着吃酒,郑二都没问他魏博的变故。他知道这是郑二体贴,但他也知自家这个姐夫肯定惦记着此事。于是,他简单洗漱一番,便来寻郑二说话,却不见老郑身影,只有母大虫在安排家人做事。
在史十三到定州前,魏博有变的消息就已传到。可惜消息非常粗陋,郑守义只知罗大帅夜间突然发难,李公佺出走,至于具体情由则一概不知。心念妹妹一家安危,张桂娘日日愁眉不展,直到昨天见了妹妹一家平安,才喜笑颜开,这府里也就乌云转晴。
见妹婿过来,郑夫人将家中琐事交给巧儿去办,自来招呼。
听说是询问郑守义的去向,母大虫道:“这才新募了一批军士,照规矩要先训三月。如今只训了月余,二郎还得亲去盯着。”
史十三不可思议道:“二郎如今已为一镇节帅,怎么还要如此?”
母大虫心说,这带兵跟养猫养狗也差不多,不亲自带他不亲呐。当然话不能这样说,笑眯眯道:“如今世道,还得靠这些弟兄立身,苦便苦些吧。莫说是他,辽王在幽州,那也得跟着军士操练。”
十三郎闻言,又有颇多感触。
这百多年来,成德、魏博忙着内乱、造反,人家卢龙在干嘛?在收拾两蕃,在安靖边塞。
在河朔三镇中,卢龙一直是比较奇葩的存在。魏博、成德都挑头造过反,唯独卢龙是能不闹就不闹,还多次接受过朝廷委派的节度使。当然,这些外来户很难坐稳屁股。里头固然有本地武夫对外人的抵触,更多的,也是朝廷委派过来的大帅难以适应卢龙的风气。
比如,就这个身先士卒、勇武当先的要求,朝廷派来的大员有几个做得到?
从前在魏博,十三郎对这些思考的不多,这回要投奔姐夫了,他便由不得不多想一想。对比卢龙与成德、魏博,嘿,真是一言难尽。
他这还感慨呢,母大虫又不知想起了什么,一拍额角,道:“我这记性。郎君说,你等新来,且安心休养数日。队里有无那不愿从军者,莫要勉强,镇里处处乏人,必能安排妥当,不让兄弟吃亏。若有那自愿从军者,五日后也跟着操练。郎君言语,这些弟兄他都看了,底子不错,也不必再训三月,跟着这批练完后面月余,熟悉熟悉即可。”
再说是亲戚,史怀仙这也是寄人篱下来了,心中始终有些不安,哪怕到了定州,哪怕郑家、张家都很热情,对于前程,他也有颇多疑虑。他还年轻,还想奋斗,还有追求,并不愿做个无所事事的土财主。
听了母大虫的话,又舒心不少,十三郎忙表态道:“我等皆愿从军,不知二郎欲怎样安顿我等?”
“见外了不是。”母大虫摆摆手,道,“郎君有意为你立一都,员额四百骑。缺员可本镇招募,亦可往别处招募。郎君本欲自义从军讨些人马给你,不过这等事还要辽王点头,并非我家就能做主,加上这几日也有些顾不上。无妨,总要你用着顺心。且安顿好弟兄,稍后再说募兵之事。”
怎么安顿这个妹夫,老郑公母俩也是仔细思量过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