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一团乱麻(四)(第 2/4 页)
郑三家的大姐,在同辈姊妹中年岁最长。不到二十,清纯可人,五官俏丽,生得近六尺高低,与母大虫相差仿佛,可能还要猛点。咳,武大郎不知怎么就看上她了,求恳郑二多次。郑老板没敢擅自做主,来问三弟的态度,郑老三又问女儿意见,没成想女儿也说同意,遂定了亲,只因相隔两地未能完婚。
真是王八看绿豆,对了眼么?
说完这些,母大虫起身就要出门,儿子一把拽住她。母大虫以为儿子是关心自己,道:“我去寻韩公说话。放心,有牌子。”想想黑灯瞎火确实须要小心安全,走到墙边,不知从哪里掏了掏,提出一把横刀,又将个箱笼搬开,看儿子傻愣愣看着,道,“看个屁,过来帮忙。”
“哦哦。”
自箱中抱出一领铁甲,正是当初在幽州老黑披在她身上的那套。让儿子帮着将甲穿了,又将刀挂在腰间,对还在发愣的郑四道:“四郎,叫人随我同去。”
郑四唱个喏去张罗。
儿子道:“娘娘,俺怎办?”
母大虫这才反应过来,这厮叫住自己哪是关心老娘的安危,是自己想出去浪吧。瞪了儿子一眼,四下瞅瞅,又摸出把四尺刀塞他手里,道:“随我来。”
……
郑夫人顶盔掼甲地立在眼前,韩刺史是大感意外。
此次援军,是李崇德亲领两千骑军、一千步军过来。卢龙军经过在幽州整训,共六千人,步军四千,骑军二千,这是将骑军全部带来。之所以如此,是因燕城军都是步军,而守城不能死守,多了二千甲骑,就多了许多用兵变化。
此外,李崇德还带来了柳城的消息。柳城本有千五防军,李司马手头有一万二千可动之兵,包括一万步军、二千骑。而张德那边有豹军六千骑、义从军五千骑。以柳城、燕城、辽东城三个点为基础,巫闾城、怀远城、锦城等为连接,这就是营州此时的局面。
派往奚人牙帐等各部征兵的信使均已出发。
向幽州告警的鸽信、快马亦皆发出。
其余就只等等待,等到摸清敌情再做行动。
来前,按照李三的命令,李崇德没有实战经验,燕城守备仍以王铎为主,韩刺史、李崇德为辅,组成个三人团,城中一切事务均由他三人负责,若有意见相左,则由王指挥一言而决。
经过重重分流,卢龙军中于谦的那批老人几乎消失,卢龙军其实只是保留了这个番号,完全就是重建的队伍。兵源几乎都是新募良家子,只有部分李家亲信老兵组成军官团,协助李崇德治军,数量也不多。
李崇德自知资历不够,对李老三安排表示支持,并亦无争权之心。
韩刺史心说李三倒是考虑周到,若是来个强势的,反而不美。
三人正在议事,见郑夫人进门,韩刺史满脸疑惑,上前道:“郑夫人有事?”
“妹婿也在。”见李崇德在,郑张氏取下铁盔与他打个招呼,对韩梦殷道:“韩公。贼人来犯,我来瞧瞧有甚能帮上忙处。那老……吭吭”好悬没把“老狗”脱口而出,“二郎军中医护队原是我给做成,后来由李司马统一办了,我便没管。打起来城中护兵足否?若不足,可交我办。此外,我家中有伙计、精壮不少,技艺不差,可上城防守。只是甲仗兵刃不足,亦请拨下。”
刚刚出塞,母大虫就真的募了一批仆妇,为毅勇都盥洗扫洒,兼做医护。可惜还没怎么发挥效用,就遇上李老三统一办辅兵,这医护队便被李老三收编了。不过,母大虫也算积累了丰富经验,尤其在于怎样把屠子改造成为杏林高手这方面,那是很有心得。
韩梦殷就怕这母大虫开口要人送他们离城,此时此刻,大不妥当。却听人家如此表态,韩刺史是大感宽慰,道:“善哉。王指挥,护兵、盥洗,不如都交郑夫人办理。军械、甲仗亦可发给,上城不必,城中需查拿奸细、维护治安,可划出一片由郑夫人看管。”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