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幸福的烦恼(二)(第 2/4 页)
“哼。十年前,晋王全取昭义,平灭赫连铎,气吞山河,今岁竟欲与东平王乞和,你当晋王是转了性么?是打不动了。”李三道,“力聚则强,力分则弱。道理很简单。分锅吃饭,损耗必多。我不是反对你做义武节度使,诚如大兄所说,要与诸君共富贵。将来若有幸并了别镇,秦郎、张郎等亦要安排。我是反对这么稀里糊涂。就这么几个人几条枪,你算一本账,我算一本账,那还打个屁,干脆降了全忠拉到。”
郑大帅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就说到这个问题了。投降朱全忠显然不行,这厮的信用非常拉跨。晋王曾与他并肩作战,差点被一把火点了。顶不住秦宗权,朱瑄、朱瑾兄弟出手救他,现在朱瑄已死,朱瑾在杨行密处寄人篱下。李罕之以泽、潞投效三哥,明知他病重,非要移镇,走半路人就没了。
看郑守义默然无语,李崇武又道:“我再问你,义武官仓现有钱粮几何?”
“这……有数十万石粮吧。”真是一点底气都没有。
李老三道:“安喜抄得一百万石粮有余,定州其余各县钱粮多为乱兵乱民私分,几无所得。易州抄得四十余万石粮,十余万匹绢,十二万贯钱。你陆续运了七十万石粮来。毅勇军、射日军、铁枪都吃了约二十万石,你给毅勇军发赏赐三万多石,州中官吏俸禄发了十余万石。这账是你定期报来幽州,自己都心里没数吧……
“不必说了。”郑二哥抬手打断了李三郎道,“不错,管民非我所长。但怎样养兵,今日需说明白,不能让我吃亏。”李家兄弟就是拿钱粮说事,跟自己谈条件的,这么片刻郑老板都想通了,那么多弟兄们都看着呢,他哥俩漫天要价,老子就落地还钱,一点不要客气。
李三郎上身前倾,道:“易、定各养州、县兵二千,只管守城、捕盗维护治安。毅勇军为牙军,扩编至八千,骑兵三千,步兵五千,配杂兵二百,仅负责野战,不管治安。辅军三千,人我来安排。”
“八千兵?太少了。”
“兵贵精,不贵多。八千战兵还要怎样。要么咱俩换换位置,你来搞钱,我去带兵。”李三也黑了脸,寸步不让。
郑哥继续叫价:“刘三你得给我还回来。”
刘栋用着挺顺手,李崇武有点舍不得,但权衡利弊,道:“可。”
感觉这俩聊得差不多,李大帅就打岔道:“如此说定,后面你俩商量着办。”拉了老郑起身,道,“数月不见,走走走,去吃酒。”
……
三日后,郑守义领着刘三离了幽州南归。
“这义武镇行军司马就你了。后面李三要荐个判官过来管仓曹,你将这厮给老子盯紧。李三郎不是善茬子,钱粮大事,马虎不得。这些年你跟着那厮,当学当看都明了吧。”路上,郑守义就开始给刘三安排工作。
刘老三在顺兴行干得不错,顺风顺水的,突然说要他交接工作去义武,刘三哥都有点懵。因李三郎要去塞北,刘栋就跟着李大回幽州,本说要在幽州给他派活,岂料突然变卦。“放心。”刘三老板角色转化很快,态度非常端正。但老郑总觉着哪里不对劲,看这厮半晌,忽道:“你小子,不会已反水了吧。”
吓得刘三猛抖,带着哭腔道:“哥。俺赤子之心,天地昭昭啊。莫要栽人嘛。”再说,是你把俺拽过来的好吧,还是亲戚呢!
“哼。四郎呢?”
刘三左右瞧瞧,攀在老郑耳边轻声道:“四郎在汴州。”
“在……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