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集 竹林寺内石头记(第 3/4 页)
宝玉珍重将书稿放进背囊,领了润笔银子后,就告辞回家。将银子给了李琦,又给她看了书稿后说道:“说是曹大人写的,我看却是顺王写的。曹大人怎敢直接写下英莲的名字?而且这里面可藏着你家的姐妹呢。”
用手一一指出平儿、鸳鸯、英莲和雪雁对她说道:“看是这四个人,我却想着是你家四个姐妹。”
李琦也仔细看了看,笑了起来:“也就这个王爷敢这么写了。也罢,我就把我家姐妹的事写给你看。能用就用,不用就废了也不可惜。”
又过了几日,贾宝玉去了南山竹林寺,见到了出家为僧的甄宝玉。说明来意后,甄宝玉看着妹妹写的林黛玉进贾府的故事,萧然泪下:“这正是我姑姑进皇宫的写照。没有她的京城之行,哪有我甄家后面的故事呢。既如此,我等就在此古寺中,写完这篇故事吧。”
提笔写下前言: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无稽崖炼成高经十二丈,方经二十四丈顽石三万六千五百零一块。娲皇氏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只单单的剩了一块未用,便弃在此山青埂峰下...
贾宝玉鼓掌笑道:“这篇前言一出,断能骗过世人去。”
甄宝玉却向他伸手,要他脖子上的那块玉:“拿来我看。”
宝玉摘给他仔细看了看,甄宝玉扔下玉说道:“果然当年他们就有李代桃僵的想法。你我两块宝玉都藏着玉玺的名讳。可见,你我之中必有一人是天家的血脉。也就是说,当年我家七姐是一对姐弟,一男一女才对。你猜,是你还是我?”
贾宝玉捡起那玉重新挂在脖子上冷笑道:“自然就是我了。先前我还以为是我生的好,才能招的满府疼爱。后来才知道的,那位王夫人生下贾珠和元春后,再怀的竟是假胎。我那父亲贾政这才纳了赵姨娘,又生了探春和贾环。”
“哦?这有何证据?”
贾宝玉想起那一年他睡在秦可卿屋子里时,秦可卿对他说的话:“今既遇到了你,想必早有人安排。也罢,吾不忍兄弟见弃于世道,醉以灵酒,沁以仙茗,警以妙曲,不过令汝领略此仙闺幻境之风光尚然如此,何况尘境之情哉!而今以后,万万解释,改悟前情,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
想到此处泪流不止的说道:“自那时起我就知道不是他们家人。可这满腹的心事也不好和别人说。只好每天装疯卖傻的在后宅厮混,生怕泄露了风声去。直到顺王把我姐姐送到九原,我才长舒一口气。”
甄宝玉点点头,提笔写下功名奕世,富贵传流,虽历百年,奈运终数尽,不可挽回。子孙虽多,竟无一个可以继业者。惟嫡孙宝玉一人,秉性乖张,生情怪谲,虽聪明灵慧,略可望成,无奈吾家运数合终,恐无人规引入正。
写完后递给他看,贾宝玉鼓掌而呼:“如此正好!我本也是不孝子弟,这罪名给我担着最好不过。”
二人就说一阵写一阵,竟然有了纲领。直到吴梅村上山说起新闻,二人才知晓山下的事情。
顺王带着王妃和王世子回京了,直接把宫中的妙玉和小天子也接回了王府。
皇宫里的二后,开始垂帘听政,因为第一届的内阁已经到期,天下三品以上的官员,都可报名参选第二届的内阁之位。南七北六十三布政使和朝中三司六部开始了角逐。
吴梅村言道:“我观朝中诸位,能担此重任的非西疆史宪之莫属。这样我西北才能继续影响中原,直到把中原同化之后,西北才能退出历史舞台。”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