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百二十三集 三人行(第 2/3 页)
衍圣公虽说年纪不大,也就四旬上下,可家学渊源的熏陶下,自然世事看得通透。如今心学、理学、天人合一的论述越发的成为显学,而自家的儒学反而被压了下去。这也让他心中颇有怨言。可这学问一道,自家也没个办法去争,不说朝廷掣肘,就说这些借着自己祖宗名号登台的大儒们,哪个不是防着自家呢?
忽然来了个顺王爷,先是把那大学的名头一说,更要专门成立一个孔圣学院,要他把自己的家学发扬出去。自己当然就喜欢上了。是啊,孔家空有圣祖的名号,而后人已然被世人遗忘太久了。
“顺王爷,您那大学现如今可是学子满门了。我也看了你们的科举办法,不得不说是别出心裁,多有借鉴之处。”衍圣公说道。
“说来惭愧,我就是搭了个架子,就没再管过。鲁王应该知道,我这几年征战不休,这才有了顺王这个帽子。
那所大学现在是李守中在做校长,原有的金陵国子监去了一半的教喻,这几年又陆续的来了不少蜚声海内的名家大儒。这才有了如今的名头。
鲁王不是和严绳孙先生有过交往吗,他现在就在那里的画院教学,得空儿您也过去给讲讲课。”
鲁王大喜:“等我着,这王爷我早做烦了,哪也去不了不说,公务还有好多,本王好久没有好好画过一幅了。我准备上书朝廷,把这爵位给了儿子,我就布衣而去。”
李想连忙拦住:“万万不可!您在这么一闹,我这个藩王杀手的名号可就真真的落实了!先在干着几年,等我回了九原再说。”
二位先生哈哈大笑,这里面的事情瞒不过这些明眼人,自然知道这是朝廷有意给他扣得帽子,也是打压一番的用意。
衍圣公却没有鲁王那般的不自在,也说自己要去亲眼看看这所大学。
李想自然欢迎之至,又说道自己将要的江南之行:“二位先生都知晓,那江南仕林已经是龟山学派一家之天下。我此行的目的,也是要摸摸他们的底子。最要紧的是,这商贾身份到底该怎么给个说法?朝廷上下都不敢言能行,我也是心里没底。”
衍圣公自然不信他的胡说:“顺王言辞不实,谁不知道你是这个朝廷的金娃娃?恐怕你早有主意,可就是不愿说罢了。”
李想老脸一红,随即反驳道:“我自以为还有几分心得,可也不敢用在江南这赋税之地。不过,我那九原之地,已经在慢慢试行一套办法,此事毕竟关乎千万百姓的福祉,大意不得也急不得。”
鲁王一愣:“试行?这是何意?怎么解?”
“就是先小范围内用一个新办法,再看看有无疏漏,再将这范围慢慢扩大来看,找出其中的不同之处。我称之为试行。”
衍圣公眼睛一亮:“咦?这法子颇有些意思,分而教之,君子和而不同。”
李想赶紧道谢,这句话就是双赢理论的最初版本。孔圣时代正逢乱世,若不是有这番理论,怎能压倒众学而立于庙堂之上。咱们的老祖宗可是把各种理论都用过了一遍,否则哪能延续文化到今天。切莫一句封建残余就给扫进故纸堆,太史公做史记专门有《史记·货殖列传》,班固也做了《汉书·货殖传》。自秦汉以来,就有了国有商业和私人商业之分,更别提股票期货了,更是国家战略。
郑国渠的故事就是大国工程拉起国力,并用期货价值收割他国利益的典型。
七国之时,韩欲压制蒸蒸日上的秦,就用了一个战略骗局,并派出顶级的国家水利工程大师郑国,去游说秦兴建水利,将关中之地变为鱼米之乡。并且承诺,一旦这条水渠修好,秦国的农产可畅销韩国,而不加赋税,想让秦陷入大工程的僵局,从而国力衰败。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