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二集 旧相招(第 1/4 页)
诗曰:
津头落帆鼓,薄暮尚蓬冬。
疑是秦淮口,扁舟醉梦中。
不堪隋岸北,尘土一鞭风。
传语端能否,伯劳飞自东。
史宪之领了府台后,可以说是日夜操劳。李想拿出他和左遗直所做的“三因十四议”之法开农田种水稻,一时引得朝野侧目。北方从无水稻种植,史宪之可以说是开了先河。
这法子是:一因天时,二因地利,三因人情。一议浚通河流,二议挖渠,三议引水,四议修坝,五议建闸,六议设坡,七议地势,八议筑塘,九议招徕百姓,十议选人,十一议选将,十二议兵屯,十三议种田赋额,十四议富民可以拜爵。
李想把其中几条修改之后,全盘实行,顺便厘清了田亩,令下处敢有不从者,轻则计税查人,重则抄家下狱。民间风评不一,李想出了安民告示,专门写明为何如此的想法。只用一句话就赢过来民心,那就是耕者有其田。
这也是故计重施,整个河套因此获益者众多,就算是拥良田千顷之家,只要实打实的纳了税,反而还有许多优惠之处,诸如家中子弟入学、乡府两试,都有不同的照顾。
李想直言不讳的在告示中说道:富民可以拜爵,但非是卖官鬻爵。全凭税赋多寡而定,一体纳粮不可违之。
顺手革了几个大头巾的功名,此事也就顺理推行了下去。
探春瞧着热闹心动,去找了黛玉,也想自立一番事业。黛玉欣然允之,并提点她说道:“此地有两件大事要做的,前一件你我都不能去做;后一件却要及早下手。”
探春自是知道情由,也只好不平的说道:“这种买卖,也就薛家肯做了。那我就做船运吧。”
黛玉嘿嘿直笑:“你才有多少嫁妆的,就敢做这个?”
探春红着脸说道:“府里给凑了两万两现银,别的都没有的。”
黛玉惊讶道:“怎么这么大方了?那位二太太可不是如此的人呐。”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