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卅一集 八月未央(第 1/4 页)
诗曰:
昨夜风开露井桃,
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
帘外春寒赐锦袍。
江南贡院号房内,李想摆开了笔墨纸砚,闭目养神。脑海中翻腾着昨晚的消息,詹事府录事失踪一人,生死不明。太子下令,詹事府暂停运作,关闭府门。他这个通事,也被收缴了印信,差一点就没进来。还是李守中顶住压力,让他进的门。
这就是林如海和贾敏最担心的地方,说是在太子身边等着一飞冲天,可天下最危险的地方也是这里。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找不到一个正九品的录事了呢?其中必有蹊跷。
过了好一会儿,整个号房才安静下来。今年大比之年,来的考生近三千人,而能在来年去京城会考的,不过百余人。所谓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犹如李想这般年少的比比皆是,不足为奇。等能去会考的人选出来,那才是老中青三代结合呢。
第一场贴经,二场杂文,三场策论。李想称之为背念骂。等他凭借强大的记忆能力“背完”百十篇文章后,已经是夕阳西下。存好自己的考卷,李想半躺在铺上放松。一个巡场兵丁走过,再他右手的号房外站了一会儿,一个纸团悄悄的扔进李想的号房。
果然来了,甄家不在此时给自己捣乱,就奇了怪了。
绝不能去捡,自己的一举一动必定有人监视。亏得他早有预案,一碗水泼在地下,打湿了那人的衣裤。
兵丁大怒,回头就想和李想理论,没想到又是一碗水泼过来,直接浇在那纸团上。眼看着纸团成了一团浆糊,只得恨恨的踩上一脚,将它辗碎。
到了晚上,一床又破又烂的棉被分给了他。也不介意,把它铺在床板上当褥子,自己和衣而卧。
他在等消息,京城有异动,不一定是坏事。若是太子继位呢,詹事府也是要取消的,等着下个太子诞生,再行组建。那么,太子继位的可能性有多大?
他仔细回忆着,红楼里新皇出现的时间。因为有一个参照物,那就是贾雨村。三年前,贾雨村获甄士隐的赠银进京赶考,一举得中授官,去了湖州任知府。说的是不上一年便被参倒,恰恰是今年的事情。
而他被参的罪名可就有趣极了,“生情狡猾,擅篡礼仪,且沽清正之名,而暗结虎狼之属,致使地方多事,民命不堪。”重点就是这礼仪二字。礼大于天,他怎敢擅篡?他要篡的是什么礼?什么礼能用一个篡字?
李想断定必是日月换天,而他急急的站队新皇招致旧皇派的打压,所以才不到一年就被开革,直到三年后,新皇稳定局面,他才走了荣府的路子,直接空降到这金陵府。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