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7章 侯府主母vs年下皇子110(第 3/3 页)
皇帝信以为真,以为此事圆满解决,当朝重赏了二皇子,以示恩宠。
但纸是包不住火的,灾民们越过重重阻碍,渐渐涌向了京城。
普通百姓心里总有一个朴素的念头,只要到了天子脚下,皇帝就会为他们做主,他们就能活下去。
上万流民陆陆续续聚集在京城之外,破衣烂衫,面黄肌瘦,郊外的野草都被拔干净了,没有吃的,百姓吃树皮,吃观音土,拖着一副残败的身躯,想求一条活路。
这么大的动静,不可能瞒得住,很快就皇帝就知晓了。
二皇子站在朝堂之上,丝毫没有羞愧之色,他有了赈灾的功绩,自觉有了底气,也不比景煜差什么,说话都更大声了。
“启奏父皇,那些流民本就不是安分守己的良民,通州那么多灾民,只有他们离开户籍地,四处乱窜,扰乱景国的安宁。”
“父皇仁慈,命儿臣赈灾,明明已经发了钱粮,他们还不知足,涌到京城来威逼父皇,其心可诛!此等暴民,儿臣以为不能再怀柔了,镇压方为上策,才能扬我景国国威!”
赵尚书这暴脾气,当庭就想骂二皇子一通!
若不是活不下去了,哪个百姓愿意背井离乡,这一路走来,路上不知要死多少人,没有哪个城镇敢贸然接收灾民,他们只能往京城来。
木兰围场接纳了一大批灾民,但也是杯水车薪,京城外全都是面黄肌瘦的灾民,他能调出钱粮来,可这些粮食却到不了灾民手中,何其可悲。
孔良轻拼命给赵尚书使眼色,示意他别说话。
赵尚书冷哼一声,终究还是按下了心头的火气,装聋作哑。
皇帝觉得如今的局面正好,景辉气势正盛,堪堪与景煜打成平手,他也“难以决断”,索性就不立太子,还要多“考察”一番皇子的品行。
至于京城外的暴民,不过是小事,很容易就解决了。
皇帝挑挑拣拣,终于选定了一个平日里不起眼的勋贵,即刻就拟了圣旨,从京城附近的大同关调集一万精兵,镇压暴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