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608章 大案(第 1/4 页)

    第608章 大案

    老袁头送走刘富之后独自站在田梗边发愣,心情十分复杂。

    既有对同乡的悲悯,隐隐也有几分因为儿子是廪生而享受到特权的快感。

    “啖狗肠,竟还真是读书好,教乡里不敢欺负我。”

    他扬眉吐气地喃喃一声,将一口浓痰吐在地上,再抬头,恰见官道上有几人骑着马过来,眯眼仔细一瞧,他连忙赶过去。

    “五郎来了。”

    老袁头想学着说几句“大驾光临这穷乡僻壤”之类的话,他也不是没听别人说过,可真轮到他说的时候偏是不停搓手,开不了口。

    杜五郎不在意这些俗礼,嘿嘿一笑,道:“我带了朋友出来打猎。”

    老袁头抬眼一看,见了杜五郎身后一人,心里不由“嚯”了一声,暗道好一个天神下凡般的人物,也就是宰相公子能结识这般了得的俊杰。

    “那个,小人家就在前面。”

    “带路吧。”

    到了地方,老袁头弯着腰到杜五郎的高头大马边上,道:“五郎踩着小人下马吧。”

    他话音未落,杜五郎已经翻身下了马,老袁头又想去扶另外一个贵公子,对方身手比杜五郎还矫健得多,更不用他扶。

    其实,老袁头没看出来的是,更远处的树林里,还有一队护卫跟着。

    因今日与杜五郎一起出门的不是旁人,正是薛白。

    “进去看看。”

    薛白自然而然地进了茅屋,向正在晒麦子的老妪点了点头,目光一扫,见里面家徒四壁,也没个坐的地方,便随意地在屋里一块大石头上坐下。

    “这屋子是归乡落籍之后建的?”

    “回郎君话,是哩。”老袁头道:“原本这里的屋子战乱的时候被烧了,屋主也死了,留下一点墙垣,我们这批落籍的,互相帮着盖的屋,材料都是之前拆寺院剩的。”

    薛白又问了几句老袁头归乡之后的处境,最后,话题就落到了这次的春苗贷上,问他从耕种到收成顺不顺利,预计秋天能否还了钱,有多少余粮等等。

    这问题一板一眼,把老袁头都问得有些紧张了,说一切都很顺利。

    “多亏了这春苗贷让小人把地种上,有了收成,日子就好过哩。”

    薛白顿了顿,又问道:“别户人家也是这样的吗?”

    老袁头就犹豫了起来,扭过头看了看杜五郎,方才吱吱唔唔地答道:“有些借了春苗贷以后,不好好种地,把钱赌了,就还不上。”

    他这么说是因为不想惹麻烦上身,因县里的小吏特意来叮嘱过他要老实做人,在背后告那“胡公”黑状,恐怕就是对方说的不老实了。

    这官官相护的世道,万一捅了篓子,怕耽误了儿子考试。

    “还有呢?”薛白问道,看样子是有备而来的。

    杜五郎也道:“有什么就放心说吧。”

    见恩公开口了,老袁头方才道:“也有些个没借到春苗贷,就借了旁人的钱,利息高了些,没能还上。”

    薛白听了并不惊讶,又问道:“具体呢?”

    “……”

    待从老袁头家里出来,杜五郎不由道:“看你的样子,该是早就知道寿安县的春苗贷有问题,今天才叫我来打猎吧?恐怕猎的是贪官污吏。”

    “是啊。”薛白道,“有的放矢,才叫打猎。”

    “你既然都知道,为何要仔细盘问老袁头?”

    “看看乡亲们的态度。”薛白道,“对地方官有多怕,愿意交代多少。”

    “哦。”

    两人又走了一会,杜五郎忽道:“你近来又开始说‘乡亲’这个词了。”

    “不然呢?”

    “你以前这般说,后来有段时间用的是‘百姓’‘黎民’,怎么说呢,意思一样,但感觉不一样。”

    “亲切些吗?”

    “说不上来。”

    薛白翻身上马,不自觉地露出了个笑容。

    他到了大唐之后就渐渐想当皇帝,过程中也渐渐沾染了许多的封建官僚气。近来他倒是想明白了许多,常常回忆起穿越前自己是做什么的。

    此时,杜五郎能感受到他这种心态上的变化,让他有种轻松释然之感。

    就连他胯下的马匹也能感觉到主人的心意,脚跟刚轻轻一点,马匹便顺着他想去的方向撒开蹄子欢乐地驰骋起来。

    “我们去哪?”杜五郎问道。

    “鱼儿不上钩,我们去把它挂上。”

    ~~

    寿安县署。

    宗涵打开一个精美的檀木匣子,一股清香沁鼻,里面是用金箔纸打包得十分漂亮的茶叶。

    “主簿,这是江南新茶,价值不菲。”崔家的三管事站在一旁,陪着笑脸说道。

    “好茶。”

    宗涵心想,当今这个天子在吃喝玩乐、诗词歌赋上确实有天赋,除了骨牌、炒菜,还搞出了这泡茶之法,上行下效,茶价飞涨,带动了不少人赚钱。

    若是天子能把治国的心思放在这些事上,少瞎闹一些有的没的,大唐一定会更加繁荣、风雅。

    “替我多谢你家阿郎了。”宗涵道,“今年的租庸调崔家不必太过担心,比往年多缴两成了,洛阳府想必也不至于再为难我们,毕竟是伸手不打笑脸人。”

    “是。”

    “天子近在咫尺,谨慎些总是好的。”

    “当然谨慎,阿郎近来对子弟、家仆都是约束得紧。”

    宗涵在寿安县任了二十年的主簿,对崔家这种当地的名门望族其实不担心,大家都是知分寸、守规矩的人。

    他反而对那上任才两年的县令不甚放心,遂低声提醒了一句。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沉香雪 圣女请安分 活埋大清朝 斗罗之墨竹剑 王者至尊小说 晋末长剑 家族百年:从民国开启永生 我是不是见过你 剑器行 江湖三女侠 红楼贾府 三国第一奇兵 示爱 大清巨鳄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斗罗之我的武魂是纸牌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家娘子,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