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侍郎风雪入幽州(第 3/4 页)
他忽然回过神来,这大过年的,正月初一了,怎么幽州城进进出出的人还这么多。
大家不呆在家过年,猫冬,这进进出出做什么?
城外道路上,许多车马满载而行。
“莫非幽州在催征税赋,过年都不停歇?”一名兵部随从说出了崔敦礼想说的话。
“过去瞧瞧。”
他们拦住几辆马车,“你们这是从哪来啊?”
“我们从海津镇来,”被拦下的人,看到这群人身着官袍,尤其是还有两人的裘服下还是紫袍后,赶紧行礼,有问必答。
“海津镇?”崔敦礼之前没听过。
“就是在运河三岔口那大直沽,今年武相公才置海津镇,驻军屯田,还修了盐场、建了直沽仓和广通仓等粮仓、盐仓,又修了海津港码头等,咱那现在热闹着呢,虽说冬天运河、海港都结了冰,但等开春化冻解封,到时这运河上、海上船来船往,货物往来,可就又更加热闹了。”
崔敦礼他们冬日来幽州,走的是蒲州、太原、井陉、恒州、定州、易州、幽州的路线,没经过运河那边。
还真不知道自从武怀玉到任幽州后,就开始在河北南北运河的连接处,规划兴建一处工商大镇,集运河、海洋、陆地运输沟通,并依托资源晒盐等,现在已经初具了点规模,甚至还有驻军屯田。
此地处于运河联通之处,又有海河运输优势,运河与五河尾闾在三岔河口交汇,三会海口,
“现在咱海津镇啊,那是南方粮绸北运的大码头,也是新兴的手工商品的加工中心,大量作坊建起,这盐啊粮啊布啊,还有草原上来的牲畜啊皮毛啊药材,甚至是朝鲜来的奴隶,兴盛无比啊。”
那回话的是个老汉,看着像是个掌柜。
“那你们这是?”
“幽州过年期间有个展销会,武相公弄的,联合各地商人,邀请了许多塞外部落胡商们,把大家的货都凑一起展示推销,帮助促成交易。
有很多好东西呢,白糖、茶叶、酒、药、丝绸、布匹、瓷器、铁器,以及这牲畜、奴隶、皮毛、药材,各式各样的都有,
这掌柜的是海津镇一家窑场的掌柜,他们商号有十七座窑场,生产砖瓦为主,凭借手艺过硬和水陆运输便利,生意还挺火。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