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673章 立政殿中(第 2/4 页)

    还有人故意在户籍所在地以外地方购置田产,或刻意不在户籍所在地居住而移居他处,这样他们事实上脱离户籍管理体系,而逃到逃税避役的目的。

    “父皇,儿臣在三原的时候,倒是听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被父皇敕授检校户部员外郎的刘仁轨,有兄弟刘仁相仍在河南老家乡曲,他们兄弟就主动的分家另立户口,

    而且今年刘仁相在夏收一,就主动的到县衙按亩纳租税,当地县吏好奇,说你与刘员外那是亲兄弟,虽父母不在,可也不用急着分户,这样就能免课。

    又说他们河南还没推行新法,仍是租庸调制,用不着按亩纳粮,仅需按亩缴义仓粮而已。

    刘仁相答曰,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不满渠沟干,又说他兄长曾在信中教导,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还说武相公有言,权力与义务对等。”

    “哦,真有此事?”

    “嗯,儿臣也是听老师亲口说的,听说刘仁轨刘仁相兄弟俩,自幼孤贫,少时艰辛,那时家族帮扶,愿意资助一人进族学读书,两人都很聪明,可最后族里挑了年长的刘仁轨,刘仁相则去族里地主家放羊,

    刘仁轨一直读书,刘仁相则一直在族人家帮佣,都吃了很多苦,但后来刘仁轨的堂姑母给任瑰做了续弦,刘仁轨借着投到任瑰幕中做事,刘仁相也跟着去了。

    可后来因为仁相收受别人财物循私,这事被刘仁轨知晓后,亲自打了兄弟一顿,还告诉任瑰,并请求把仁相开革,仁相因此跟兄长反目。

    可仁轨却还是每年给兄弟寄钱财,这些年还给兄弟娶了妻子、置了田地,十足长兄风范,也化解了兄弟间的怨气,从此兄恭弟亲。刘仁相虽留在乡里,但这些年也听兄长的话一边耕种一边读书,在乡里还乐善好施,挺有乡贤之名。”

    “这事朕还真不知晓,既然是怀玉说的,那这肯定不会有假,这个刘仁相挺懂事,假如天下人都跟他们兄弟一样,也就不会有那些弄虚做假,寄庄寄住等事了,”

    大唐开国,武德元年,全国登记在籍人口,仅一百八十万户,相比大业五年的八百九十万户,锐减近八成,少了七百多万户。

    而经过十三年时间的恢复,现在人口三百万户。

    仍仅有大业顶峰时的三分之一而已。

    当然隋末战争其实也没打那么久,人口并没有真正减少这么多,主要还是隋乱之时,大量户口逃亡隐匿,许多人成了贵族豪强的部曲,甚至也有许多人成了奴隶,还有人依附于寺庙,

    而不论部曲、奴隶,还是逃亡,其实都不在官方户籍统计表上。

    李世民即位以来,除了要应付突厥这个心腹之患,最头痛的地方,还是如何检括出更多户口人丁,如何恢复户籍人口,尤其是课户课丁。

    经历隋乱和唐初,朝廷原来三百万户,可不课户却占了二百万。

    课户仅百万。

    这是很致命的危机,

    天下已结束动荡,甚至都灭掉了东突厥,但朝廷的税源并没扩大,好不容易从开国初的一百八十万户,增加到现在三百万户,但不课户却占了二百万户。

    偏偏土地财富却又多集中在不课户手中。

    财政困境一直难以解决,干什么事都捉襟见肘,积蓄三年能灭东突厥,除了军事上李靖武怀玉等人的超凡表现,速战速决外,关键还是武怀玉做计相时,提出的一些财政方案积攒了些钱粮,

    比如义仓粮,亩征两升,官绅一体纳粮,这条是最救命的,没有这条,朝廷攒不起打仗的钱粮,而开中盐法,也帮助朝廷把粮食军械迅速运送到边地。

    当然,各地度支使司衙门,以及常平仓等,加上盐茶酒等的专卖制度,也为朝廷筹了不少钱。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北齐怪谈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小老板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沉溺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秘密部队之龙焱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红警军团在废土 重生之民国元帅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明末:帝国崛起 世子妃 大清要完 斗罗之墨竹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