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594章 激进的太子(第 2/4 页)

    均田制其实已经推行不下去了,有名无实。

    而朝廷的基本税制却是与均田制挂钩的,一丁授田百亩,然后才有一丁租两石、绢两丈,绵三两,服役二十天。

    有这百亩地,那税赋负担还可以,但没有这百亩地,或不足百亩地,实际税负自然就提高了。

    要是彻底无地,还入籍为课丁,那这税赋可就压力巨大。

    这些租调,起码得四亩地的桑麻粟麦产出才够,还要加二十天的免费劳役,如郑老汉这样靠租地为生,收成还要上交一半,那这租调的负担就得是佃地八亩的收益分成才够。

    “均田制难以实行,租庸调制更不适应现状了。”

    李世民看着怀玉,“你之前为计相时,曾跟朕提过两税法,用两税法代替租庸调制,你觉得现在有条件推行吗?”

    两税法取代租庸调制,最大根本不同,在于现行租庸调制是以丁为基本单位征税,有丁就有税赋有役,但两税法不同了。

    两税就是户税和地税,户税的征税标准不分主户客户、壮丁、中男这些,只按当地资产、土地,划分贫富等级来征户税。

    然后地税,就是如现在的义仓粮,按田地等级、数量,按亩征收。

    户税地税又按夏秋两季征收。

    两个税法区别巨大,但好坏也很明显。

    租庸调制按丁征,征税简单,尤其是在国初动荡之中,更好操作,而两税征收前提是得先调查清楚资产划定好户等,清量出准确的田亩、田地优势等级等。

    在国初时这是很难做到的。

    当然现在有这个条件了,但最大的一个阻力,其实就是这两税法以资产、田地为征收标准后,等于以后主要就是贵族官僚地主们交税了,而以前这群人恰恰是不交税,或交极少税的。

    哪怕有良田万顷,顶多也算一丁两石来收而已。

    “陛下,两税法这两年已经在试行征收了,贞观朝的户税跟武德朝的户税有很大不同,更别说我贞观朝的义仓粮统一征收标准后,实际上就是新的地税,

    只不过现在户税小年征四十万贯,每三年为一大年征八十万,都是固定额度,属补充税收,征的不多。

    义仓粮的税率也不高,良田也不过亩征二升。

    如果朝廷废租庸调制,那么正式行两税法后,这户税和地税税率肯定要提高不少的。”

    武怀玉做计相时主张推行的义仓粮新规,亩纳两升,官绅一体纳粮,这个事情其实就引起许多人反对了。

    毕竟以前义仓粮,时征时不征,征的时候也多是按户等来收,最高也不过五石,但武怀玉坚持要按亩征收,亩收两升,如裴寂这样的大贵族大地主,一年就得交几万石。

    义仓粮这两年还不断有人上书要取消,或是改成户等征收限额五石等,本身就是触犯了这些贵族地主们的利益的。

    眼下李世民如果说要直接取消租庸调制,全面改成两税法,那可能地税就要加到每亩六七升,甚至上田亩税一斗。

    不管是户税还是地税,这都相当于是向富人加征的税,以前他们没这些税,或者说相差巨大,肯定会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地仓粮一亩两升,两三年了,现在都还吵吵闹闹个不停呢。

    “臣建议可以一步步来,先选一地试点,总结积累些经验,也发现一些问题,总结改进之后再慢慢更多地方推广开来。

    还有一点,对于现在这些无资产无地的百姓,不论是逃籍的黑户,还是地主的佃户,都应当统一入籍,编为客户,所有客户,不按租庸调制征税征役,而是只按两税法,按其户等征户税,如是最末等户,可免征户税,其无地者,也同样免征地税,”

    “其家庭有成丁者,需服二十天役,但允许折庸代役,”

    李世民沉吟。

    太子也在思考着。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北齐怪谈 希腊神话 折尽春风 小老板 万历明君 晋末长剑 沉溺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秘密部队之龙焱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红警军团在废土 重生之民国元帅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明末:帝国崛起 世子妃 大清要完 斗罗之墨竹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