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6章 大明的南与北(第 3/4 页)
王守仁摇了摇头:“我年纪大了,去年又重病一场。公瑾正值壮年,又知边事。陛下委重任于你,绝不会有错。”
他站了起来,伸手解着官袍:“被年轻上官管着,确实别扭。来固原这一路上,我也想着,怎么才好让三边的文臣武将快些相信我不是来坏事的,是能让诸位步步高升的。想来想去,索性先不打不相识吧。”
他放下了手,继续说道:“辞陛前,我向陛下剖明心迹。这三边,我可以呆二十年、三十年乃至一辈子!北患不绝,我唐顺之无颜回京!将来打交道的日子还长着,本督既然有钦命,还请诸位勠力同心,共解君忧。”
“公瑾自谦了。”
“本督既来此总制三边,心里要有数。”唐顺之坐在了主位,看着三镇文武,“三边实际可战之兵,部署何处,一一说明一下吧。”
杨博喃喃道:“这么说来,如今倒是那缅甸的春秋过了,战国来临?”
“枪来!”
去年宣大无事,也是在日夜思辩那学问时,忽感身子骨越来越不好,这才重病一场。
文教上,让费宏和严嵩去操心吧。
而一跃成为军务会议总参谋的夏言还在路上。
目前,固原一地按实额,兵力就有五万余。延绥四万余,宁夏六万余,甘肃八万余。
“……原来如此。”
“杨公既去,这总参谋,王督台本是不二之选。”夏言如实说道。
现在他也会捧哏了,先抱拳和他们认识了一下,然后说道:“诸位有所不知,那鸳鸯营,乃是唐督台首创,俞将军试练。黄崖山一战,某领鸳鸯营,斩首近千!”
让他们知道,皇帝这样的破格任用,是有道理的。
唐顺之又笑了笑:“三边实情如何,夏总参也与本督说了说,诸位何必担忧?本督来这三边,总要让靖边伯名副其实。不怕诸位见笑,本督还想看看,能不能在这三边立下不世之功,伯升侯,侯升公。若本督能有此功业,大明岂能不再添一些公侯伯?”
夏言还年轻,今年虚岁四十九。
“正是如此!孟养宣尉使思伦会同木邦宣尉使罕烈、孟密安抚使思真已立了莽卜信为阿瓦王,又代其请封为缅甸宣尉使,实则三土司已尽分缅甸阿瓦朝之地。那勃固王朝虽还在,然昔年四十载大战后早已名存实亡。思伦所图甚大,恐怕是想一统上下缅甸,再造新朝!”
晚宴上,他站着端起了酒,大声说道:“不用去担心青海易主之后,三边好不好守。我来三边,不是来守的。博迪死在了宣府,北虏与我大明的下一场大战,在三边!先复套,再拿回青海、西域,最后灭了汗庭!今日,不怕将这壮志说予诸位听,不怕北虏也知晓!陛下信得过我唐顺之,列位慢慢也会信得过我唐顺之!”
而包正川则昂头挺胸。
连战连捷,来自三边的文臣武将都感受到了武状元俞大猷昔年所受的巨大震撼。
论武,他今天赢过了所有人。甭管有没有人放水,唐顺之都实打实地是文臣当中恐怕武艺最高的。
论文……他可是文状元!
最主要的是他好年轻,他说他向陛下明了志,可以在三边呆上一辈子。北患不绝,他就不回京。
唐顺之看了看他们,双手合拢举过头顶向东面行了一礼:“蒙陛下圣恩,顺之以二十四岁总督三边,诸位心存疑虑,我明白。”
三边之下,延绥镇驻地榆林,宁夏镇驻地银川,甘肃镇驻地张掖。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