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真相只有一个(第 2/4 页)
不……他真的听懂了。
严嵩头都是大的:“人小鬼大,你手里拿的什么书?”
严嵩一时无言以对。
喝着茶,只听儿子说道:“今天先生很有兴致,授课前讲了陛下要追谥于少保的事。爹,这事爹有没有立功之处?”
被孩子们觉得会像岳飞这个武将一样追谥武穆?
不,于谦是个文臣。
要不然,难道将来的史书上记载:正德十六年,景帝称宗入庙,于谦陪祀配享?
但率先准了宣府二十万两粮饷、又要重设三大营、还升了奏请杨一清总制三边的夏言的官的皇帝,这一生恐怕也有开疆拓土的雄心!
刘龙还好没来,不然这波高端局,他一定显得太呆萌。
越是议论,重设三大营的事只会推得更快。
陛下百年之后,会不会也有一群某文正、武宁、忠武的臣子?
果然……严嵩想象着社学里连童生都不是的一群小孩子聊这个就觉得离谱:“你们怎么会聊这个?先生也不管管?”
他爹也怕他在社学里受委屈。功课盯得紧,希望他多受先生表扬。平常问什么,总会很有耐心地位他解答。
通谥之最,不论文武。
此刻,武将想不到这一点也没那个才华。
如果他老子的官越做越大,那他也会越来越牛逼。就算现在还不能做到很大,但如果能猜中最后定下来的谥号,那也是他爹有本事、有前途的表现。
许久之后,严嵩眼中精芒一闪:“庆儿,为父觉得,这谥号会是忠武。”
嘉靖元年,岂不美哉?
所以那件事不急,现在的功劳只集中在追谥上。
要得到何等美谥,才足以配享太庙?
将来还想借这件事往上爬,那就只剩下为景帝正名。但那该要何等的勇气才能站出来,那完全不像追谥于谦这样毫无阻力啊。
这个严嵩……厉害啊!他连黄佐科途坎坷都已经关注到了!
书房里的谥法、史书旧例被他翻了一遍又一遍,皇帝要通过这件事达到什么目的被他揣摩了一遍又一遍。
最好有些人站出来说忠武不吉,诸葛亮后蜀汉败亡,郭子仪后盛唐转衰。
都是些孩子,确实喜欢舞刀弄枪之事。儿子现在去读的社学里都是官宦子弟,耳濡目染知道些朝廷动向也正常。
杨廷和,你学生就在这隔壁呢,伱有没有在听墙根?
重设三大营、之前议大礼对文官的伤害、梁储被单独召见……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