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夏言接旨(第 2/4 页)
他现在要比对的,是夏言这封奏疏的风格。
聪明人不少,但更聪明的都知道,此时此刻不是办这两人的时机。日精门火灾刚发生,说了是内侍无心之失,转头又立刻办了太后的亲弟,那不是欲盖弥彰吗?
留中了。
张家兄弟造的孽、身上沾的黑,那真是随口就能提出几件。
去郭勋那里让张佐告诉他不看措辞、只看内容,夏言这封奏疏就是这样的风格:朴实、简练。
也不知道如今那个小姑娘长成什么模样了,这大大的后宫,明年就会开始充实起来了。
最近这些天朝堂安静下来了,天子也不想在内阁中把杨一清、费宏都塞进去,让水更浑吧?许多事还没理清呢。
也可能会很有趣。
不愧是在历史上声名赫赫的名臣啊,这封新奏疏的风格,明显与之前的措辞不同。
但孙交这样高品级的文官,他的女儿能入宫?这可是会大大破例的。
统筹兼顾,早做安排。
五军都督府的勋臣们可借此事卖人情、笼络中底层将领,文臣那边兵部始终是把握着诠选资格的,又不可能由他们去掌兵,这事他们不抗拒。
夏言在这封奏疏里所说的,可谓各方利益都端平了。四个阁臣一致希望杨一清这个猛人最好就去边镇呆着,勋臣武将可以提供十五万京营的中高层大名单,粮饷安排更多一些先供应九边也更贴近兵部的诉求,建议募兵更是猜透了皇帝的心思。
夏言,《请实边储以防虏患疏》。
新的三大营选哪些边军将领来担任中层职位,杨一清这个文臣又能有话语权。
今天就有人开始上书弹劾张鹤龄、张延龄,这些人恐怕只是投机的。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