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176章 后记三十二八卦都传到尚书府了(第 3/4 页)

    朱世镕把谢衍喊住:“朝宗,你住太学还是自己租房?”

    “租房吧。”谢衍说道。

    一直住在陈尚书家里不方便,主要是距离学校路程太远,每天都需要坐车到太学上课。

    他也不想住在太学宿舍,否则根本别想清净,每天不知有多少师生来串门。

    最好的办法,是在附郭或近郊租住民房。

    朱世镕笑道:“我带你去看房子。附郭街区全是楼房,尤其这几十年新建的,皆为一些六层高楼。一栋楼里住几十家,人多眼杂极不方便。近郊的房子最好,还保留着许多传统院落。”

    “租金很贵吧?”谢衍问道。

    朱世镕说:“你住进去,肯定可以打折,房主聪明着呢。哈哈,你要是只住一两年,而且住进去的仆从不多,房主不但免费还提供伙食。”

    谢衍惊讶道:“我的名气这么管用?”

    朱世镕道:“比你想象中更值钱。十七岁的芙蓉学士,他们能把你当菩萨供起来。”

    “那可要付租金才行。”谢衍知道便宜不是白占的。

    朱世镕赞许道:“难得你知此理。”

    朱世镕带谢衍去的地方,叫做“北圪垱村”,此时属于龙门乡龙门镇地界。位于后世的龙门镇、诸葛镇之间,大概在洛阳市龙门第一实验小学附近。

    半路上,朱世镕介绍道:“房主是陇西郡王(李彦仙)的后人。陇西郡王的后代分为四支,主宗住在洛阳城内,一支回了陇西老家,一支远迁去高昌城,一支住在洛阳南郊龙门镇。”

    “一支城内,一支城外?”谢衍颇为疑惑。

    朱世镕低声说:“分家的时候闹翻了,第三代嫡长子的吃相太难看。不过也因祸得福,住在城内的主宗,几年前参与政变被诛杀、坐牢、流放百余人。由于分家分得彻底,城外的李氏分支没受影响,反而借此自称是李氏主宗。”

    马车驶入北圪垱村地界,朱世镕说:“整个北圪垱村,还有南边的刁窑村,两村土地全都是李家的。村民要么是李氏后人,要么就是李家的佃户或雇工。”

    谢衍听得咋舌,心想土地兼并果然厉害。

    洛阳作为大明首都,郊外到处是权贵的后代,普通小民哪扛得住兼并?甚至都不必使用什么手段,总有人破产变卖土地,百余年过去,权贵积累的田产就越来越多。

    就拿北圪垱村举例,李家拥有全部土地的所有权。但一半以上的耕种权,却还在佃户手里,地主不得随意转佃。佃户在迫于生计变卖田产时,往往只出卖土地所有权,牢牢抓住佃耕权不放手。

    大明开国之初,经过一系列整顿,早就不承认土地的产权分离。但架不住地主和佃户愿意啊,各种违法私订契约,最终迫使朝廷也默认了,打田产纠纷官司时可以作为证物。

    最麻烦的是拆迁。

    不管是拆迁了建商品房,还是拆迁了建工厂。农民手里握着永佃权,却又拿不到赔偿,因为他们并无所有权,于是坚决不同意拆迁,此类案件这几十年来层出不穷。

    去年新颁布的《工商法》,就把相关法律给补齐了,并取消大明初年的冲突法令,商人在拆迁时必须赔偿拥有佃耕权的农民!

    不多时,一处大宅出现。

    朱世镕递上名刺,房主亲自出门相迎。

    房主名叫李敏求,是李彦仙的六世孙,日子并不怎么好过。

    别看李家拥有两个村的土地,但有很多已经分给子孙了,并不是全都被一户控制。有个别的李氏子孙,因为继续分家,甚至已经沦为自耕农。

    住在南郊两个村的李氏子孙,由于长期被城里的主宗打压,他们发展得一直不怎么顺利。

    而且南郊这支自己也不争气,一个进士也没考中,仅通过读军校出了两个中级军官。

    经商也不行,只在刁窑村有一家小型采石场、一家小型水泥厂、一家制陶窑坊。

    这么说吧,就连把儿子送去做太学自费生,各种开销也让李敏求心疼不已。

    落魄了。

    偏偏还得讲排场,要保住自家的面子。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我的谍战岁月 骗了康熙 活埋大清朝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机战之无限边境 大清要完 谍影:命令与征服 晋末长剑 寒门崛起 我在现代留过学 大明烟火 蜀汉之庄稼汉 红楼琏二爷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晋末长剑 北齐怪谈 机战之无限边境 沉溺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万历明君 秘密部队之龙焱 大清要完 木叶之风暴之主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 冰川天女传 在斗罗创办魔法学院 全唐诗 办公室潜规则 希腊神话 不是吧君子也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