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2章 1097【河西走廊的半汉化牧民】(第 3/4 页)
仅在那些取水相对方便的沙漠边缘,官府才会安排军民去种树。
牧民和农民也愿意种树,因为官府给出了承诺:只要不砍伐主干,等这些树长大以后,老百姓可以去砍枝丫当柴烧。
木柴,在这些地方是重要生活物资!
车队在甘州城外停下,由于有军队护送,他们直接在附近用军粮补给。
城北有马市。
附近的各族牧民,会在秋天膘肥体壮时,把马、羊等牲口驱赶来交易。
如今是春天,卖牲口的非常少,主要是来卖奶制品、毛毡,以及冬天冻死的牲口皮毛。顺便买一些食盐和种子回去,别说这里的牧民会种地,就连漠北的牧民也会种少量粮食,以降低极端气候带来的饥荒风险。
看到军队护送一支车队停下,各族牧民也不害怕,纷纷带着奶制品和皮毛过来兜售。
官府没有强制改变他们的发型,只规定衣服必须男右衽、女左衽,亲人去世服丧时必须反过来。
头几年管得很严,这两年官府已经懒得管了。
因为即便是异族,也并非全都穿左衽衣服。而在汉地,亦有左右衽反着穿的,大家早就司空见惯了。
伴随着大明国力愈发强盛,官府和士子越不在意异族怎么穿着打扮。
军官命令士卒把那些牧民拦下,但没有直接驱散。
画家们本来就要在城外休息,此时纷纷下了马车,过去看牧民售卖的东西。
“这是什么皮?”周琮在一个牧民面前停下。
那牧民是党项族的,却也会说汉话:“草豹子(雪豹)皮。去年下雪,一头草豹子钻进羊圈,咬死我整整两只羊。”
周琮问道:“多少钱?”
党项牧民的眼里闪烁精光,决定狠狠的敲竹杠:“三贯钱!”
又害怕把周琮吓到了,连忙补充说:“这位相公莫嫌贵,你看这皮子没有损伤,是我跟两个儿子用木棍敲死的。”
周琮被如此便宜的价格惊到了,当即检查皮毛然后掏钱:“确实没有损伤,勉强值这三贯钱。”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双方都觉得自己占了便宜。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