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后记六十五公主很喜欢这聘礼(第 2/4 页)
“书中的《广陵散》是真是假?”叶太后问道。
杨麟之说:“基本可以断定是失传的《聂政刺韩王曲》。但‘聂曲’是不是《广陵散》,这个一直没有定论,只不过主流认定两曲相同。”
“主流?”叶太后没听明白。
朱棠溪却是懂行的:“《聂政刺韩王》和《广陵散》同曲异名,这个说法早在前宋就有了。近几十年来,出了好多相关论文,主流持赞同的观点。因为两曲皆已失传,所以无人反对。就算有人反对,吵起来也无法证实或证伪。”
杨麟之说:“就算不是《广陵散》,能寻回《聂政刺韩王曲》并补全,谢驸马的祖父也是大功一件。而且,此曲被补得天衣无缝,根本听不出哪里是原曲,哪里又是后来才补充的。”
“你能补成这样吗?”叶太后问道。
杨麟之说:“臣或许能做到,但非一朝一夕之功。”
叶太后有些好奇:“如此高人,怎隐姓埋名多年?连一点名气都没有。”
杨麟之说:“回禀圣人,谢驸马的祖父,当年在洛阳也小有名气。谢老先生在陶王府中,住了数月之久。陶王殿下那段时间,经常宴请宾客,每次都让谢老先生抚琴助兴。臣亦曾受邀,对谢老先生的琴技佩服不已。”
朱棠溪笑道:“天底下还有能让杨翰林都佩服的琴技?”
杨麟之说道:“臣虽精通数十种乐器,但那些乐器的演奏技艺,臣其实都不是最顶尖的。”
杨麟之真正牛逼的地方,在于对乐理的开发和掌握,以及对大型燕乐的创作、编排和指挥。
简单来说,这是一位乐理学家、作曲家,大型交响乐和大型音乐剧的天才编导。
朱棠溪问:“谢老先生的琴技,在翰林院能排进多少?”
杨麟之仔细回忆道:“我只听谢老先生弹过一次琴,时间久远已经淡忘了。但当时听得极为震撼,余音绕梁绝非虚言。”
朱棠溪听得满脸笑容,心想:六郎那般聪慧天资,却是祖上传下来的。
叶太后拿过那本琴谱,继续往后面翻,表情古怪道:“《华胥引》不是词牌吗?怎变成古琴曲了?”
杨麟之一脸便秘表情:“臣见识浅薄,实在无法判断。”
其实,杨麟之怀疑那姓谢的老头子坏得很,自谱琴曲《华胥引》再托名黄帝所作。
明明这首曲子谱得极为高明,仅凭此曲就能名扬天下,那老头子偏要伪托古人逗大家玩。
嘿,就是玩!
《华胥引》的词牌年代很近,是宋徽宗时期周邦彦所创。
但《华胥引》的传说出自《列子》。
谢是章按照《列子》的故事,自己创作了一曲《华胥引》,然后说这就是黄帝创作的那首。
他为何要这么做?
当然是看有多少人会承认。
按照谢是章原本的计划,打算再过两年自费出版,然后赠送给一些有身份的故人。
现在孙子要当驸马,那就更有趣了,直接当成聘礼送出。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