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3章 后记四十九世界大变局(第 2/4 页)
沈琰笑着说:“大宛国的宗教状况,可比陛下的大汉国更复杂。鄙人便是一个读儒家圣贤书的景教徒,顺便还涉猎沙漠教、佛教、道教、摩尼教和拜火教。”
大汉国王杨文虎,正在接见一位拜占庭使者。
杨文虎的大汉国,现在特别有钱,因为他控制着西非的黄金!再过一百年,西非有个马里帝国崛起,便是靠着黄金迅速壮大。
大明的印度总督辖地可就在旁边啊,总督收到消息都懵了,怎也想不明白对方为啥敢这样做!
所以印度总督上疏,请求朝廷增加驻军数量,或者允许他招募土著当兵。并且请求增加汉人移民,把少数关键地区变成大明实控。
羯陵伽的老国王病逝,诸子争夺王位。
而拜占庭也把罗姆苏丹国打得节节败退,并且基本控制了黑海南岸各大港口。
尤其是那些落后地区,妇女依旧自己纺织布匹。也不拿去卖,只是自己穿而已。
“所以只能我去见他啊,这些天我去了南郊两趟,都是借口游玩龙门石窟。短时间内不能再去了,否则会被人取笑的。”朱棠溪明显跟太后关系很好,甚至可以说是无话不谈的闺蜜。
叶太后坐下,开始批阅奏疏。
他们从大明购得各种商品,又卖给大明商贾农业产品。那里盛产水稻、高粱、粟米和黄麻,全都是大明喜欢的东西。
大宛国正在扩建里海舰队,准备跨过里海作战,跟格鲁吉亚王国一起东西夹击希尔凡(信仰沙漠教的阿塞拜疆国家)。
既然能通过贸易剪刀差,一直持续吸羯陵伽的血,如非必要大明不会诉诸武力。
朱棠溪看了下地球仪,笑道:“相关地图该更换了。”
杨文虎还在考虑之中,沈琰又来一句话:“陛下可是为了宗教而烦恼?”
那里盛产大米,大明百姓想必特别喜欢!这样一来,倒是把大明在印度地区的直辖地给打通了。如下图:
至于太后一边批阅奏疏,还一边跟闺蜜闲聊,这些东西起居郎是不会写的。聊天内容,他也充耳不闻。
当然,出于对内阁的尊重,叶太后从不驳回内阁意见。顶多在某些问题上,加一两句自己的建议,拿回去让内阁再讨论一下。
杨文虎听得目瞪口呆:“这么多宗教,大宛国就不乱吗?”
沈琰说道:“当然乱得很,时不时就有信徒造反。但一边拿着刀把子,一边梳理那些教义,终归是可以维持局面的。景教出自罗马正教(东正教),长达数百年的传播,已经变得足够世俗。或许,陛下可以借鉴一下。一旦陛下皈依景教,就可以跟罗马国(拜占庭)交好。”
他利用国内各阶层、各教派对大明的仇视(羯陵伽国被吸血特别严重),出兵沿海港口,驱杀大明商贾、没收汉人财产、捣毁佛道庙宇。
中国还处于春秋战国时代,羯陵伽国就已经出现。
……
二人在外面逛了一圈,渐渐溜达回勤政殿。
今年正值多事之秋!继承了塞尔柱遗产的赞吉王朝,由于跟大宛国交战而分崩离析。经过多年内战,这些年终于再度统一,于是他们又跟大宛国打起来了。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