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1145章 后记二穿越者前辈真牛逼(第 2/4 页)

    “洪武,”王昇兴冲冲说道,“洪武朝的钱币可值钱了,不管是金元、银元还是铜钱,品相只要不太差就能卖出高价。听说是开国初年铸币技术不足,之后几十年一直在回收重铸,搞得现在洪武钱币存世量极少。”

    谢衍喃喃自语:“洪武,洪武,果然是穿……”猛地他又问,“太宗皇帝的年号不会是永乐吧?”

    “怎会是永乐?太宗是大名鼎鼎的神符皇帝!对了,早年还换过一个年号,叫复兴中华。”王昇说的这些都是常识。

    谢衍表情古怪:“复兴中华……这什么鬼年号。大明开国多少年了?”

    王昇挠挠头:“一百多年吧。究竟多少年,还得翻书算算才知道。”

    “有本朝的史书吗?”谢衍问道。

    王昇回答:“官修正史肯定没有啊。简史却是有的,读书人开蒙之后就会学,主要讲宋末和国朝初年那些事。”

    “家里能找到吗?”谢衍问道。

    王昇走到书房的一角,指着用过的课本说:“这里肯定有。”

    谢衍蹲下去一起找,看到小学、中学字样,愈发感觉离谱又扯淡:“你能讲讲科举的学制吗?”

    随着王昇的诉说,谢衍愈发感觉太宗皇帝牛逼。

    却是在太宗皇帝晚年,再次改革科举。

    小学四年,中学三年(初中),大学三年(高中)并分文理科。

    一般七岁入学,十七岁就能去考科举。但实际上没有严格区分,因为官办学校数量不足,依旧存在大量的村学、社学、私塾。

    所以,没有什么小学统考、中学统考。

    秀才、举人、进士三级功名依旧存在,前两者更像是一种文凭,没有任何政治、经济特权。你如果有秀才功名,跑去商社应聘能轻松找到工作。

    至于太学,更像是现代大学和研究院,目前在洛阳、开封、北京、南京、成都、兰州各有一所。毕业就拥有举人功名,而且提高了毕业通过率。

    进士也分文进士和理进士,所学内容大致相同,只不过有深浅之别。比如文科,除了数学必修之外,也要掌握粗浅的自然科学知识。

    医学、机械、军事等专科学校,皆转为某某大学(其实类似中专、大专)。这类学生依旧考制科,取得制科进士功名,立即就能做伎术官。他们如果没考上制科进士,转去考各级衙门的吏员,也会优先被录取。如果前往商社应聘,公司、工厂一般都抢着要人。

    “我尼玛……”

    谢衍听完忍不住爆粗口,穿越者前辈也太牛逼了。

    谢衍目前的身份是一位大学生(其实是高中生,叫法不同),再读一年就能去考科举了。现在就考也行,过两年再考也行,反正没有什么硬性要求。

    只不过,官方学校不允许复读,你考十年八年的自己复习去,又或者找一家私立书院慢慢进修。

    这是太宗皇帝对传统科举的又一次妥协,他尽量往现代教育体制靠拢,但又碍于各种原因而不得不让步。

    尤其是财政问题。

    不可能大规模开设公立学校,必须用私立学校来补充。

    大明朝廷的财政去哪儿了?

    给公务员发工资去了!

    正式吏员的编制多次增加,等于是科级、股级干部通通正规化,一部分科员也正规化,尽量减少各级衙门里的临时工数量。

    同时,又提高了对正式吏员的要求:府级以上衙门的正式吏员,必须拥有秀才功名才能报考。中央机构的正式吏员,必须拥有举人功名才能报考。

    若没有秀才、举人功名,那就只能从更低级的部门慢慢往上升。这等于增加了吏员的上升空间和流动性,一个底层吏员不必死盯着转为品官,也可以梦想着升为更高级衙门的吏员。

    谢衍面前摆着几本历史课本。

    是繁体字,但能简化就尽量简化。

    比如“无”字,就没有写成“无”。这玩意儿别说市井通俗写法,就连宋徽宗本人的字帖,也都已经基本写成“无”,当时只有正式公文、书籍或誊抄佛经才写作“无”。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晋末长剑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活埋大清朝 我的谍战岁月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机战之无限边境 大清要完 谍影:命令与征服 寒门崛起 我在现代留过学 大明烟火 蜀汉之庄稼汉 红楼琏二爷 万历明君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江湖三女侠 晋末长剑 北齐怪谈 机战之无限边境 沉溺 穿书之女配的分手日常 万历明君 秘密部队之龙焱 大清要完 木叶之风暴之主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大汉帝国风云录 大唐:长乐赖在我家不走了 冰川天女传 在斗罗创办魔法学院 全唐诗 办公室潜规则 希腊神话 不是吧君子也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