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北长春,南浦江(第 3/4 页)
胡啸没想到江山会如此评价这部电影。
再仔细想想:
“也对,其实那个时候的苏耳关红军,主要就是工农队伍拉成的,看来当时长影拉来隔壁村的村长配音,还真挺合适。”
“村长?”江山听的一脸懵。
“就是那位伊万大叔,”胡啸小声道:
“这片子里大部分的配音演员,都是长影从隔壁孟家屯拉来的村民同志。”
江山缓缓摇了摇头,不得不佩服:“还是咱们东北的老大哥虎啊!”
活脱脱把一部悲壮的战争片,演译成了一部喜剧片。
据胡啸介绍,当时长影还没改名,仍然叫“东北电影厂”。
在译制《普通一兵》时,全厂即使是全员上阵,也没能凑够人数。
于是厂长亲自带队去隔壁屯里找人,就连孟家屯的村长也没放过。
在刚开始进行译制工作时,整个剧组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录成,不是话长了就话短了,换句话说就是音画不同步。
再加上铺着稻草的隔音墙录音条件太差,录音设备还时不时的摆烂,结果导致整个译制工作比拍一部电影的时间还长。
“这《普通一兵》的译制工作,虽然看起来仓促又粗糙,但它却为咱们国家译制片领域的发展,积累了众多的宝贵的经验。”
胡啸说完,看着江山一脸傻乐的样子,也开始从另一个角度看起了电影。
渐渐地,他笑的比江山还要欢。
江山:“你笑什么腻?”
胡啸:“憋吵吵,回头再唠。”
电影结束后很久,直到他俩吃完午饭,仍没有摆脱东北话的影响。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