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1章 ,切,小看我!(第 2/4 页)
张庸立刻涌起不祥的预感。
非常别扭的感觉。下意识觉得老蒋到来,可能会误事。
纵观老蒋的军事指挥,确实一言难尽。
很多时候,明明下面制定的计划都是挺好的,也在执行中,结果,他一来,就全乱套了。
他总是喜欢将之前制定的计划搅和,然后按照自己的意思来。
仿佛其他所有人都不如他似的。
结果就是……
三年转进孤岛!
毛病啊!
他忽然跑到徐州来做什么?
这里有桂系的李、白两人坐镇,完全不需要他啊!
他忽然跑来,反而会给李、白两人很多掣肘。会让下面的黄埔嫡系军队产生错觉。
第五战区好不容易才理顺作战关系,他一来,又乱了。
汤恩伯肯定是听他的,不听第五战区的。那之前的计划可能又要被修改了。
“他来做什么?”张庸不掩饰自己的抵触情绪。
本来就是抵触嘛!不爽。
你好端端的呆在汉口,呆在重庆多好。
偏偏跑到徐州来。
显得你很能似的。
“不知道……”莫德宏欲言又止。
“如果他插手指挥,那就完蛋了。”张庸直言不讳。
“这……”莫德宏不敢搭话。
他是桂系的人。没有张庸这么口无遮拦的。
桂系的人当然不乐意老蒋来徐州。可是,别人来了,也只能欢迎。
毕竟,老蒋是委座。大家都要听委座……
“自己来的?”
“不。带着很多人。有记者。有外国人。很多大鼻子的洋人。”
“你怎么知道?”
“我和他是同一趟火车。我是赶到信阳上的火车。”
“哦……”
张庸暗暗皱眉。
老蒋这么兴师动众的,不怕日寇飞机?
真的以为日寇飞机三个月内不会出动?
是苏联人给他的保证?
应该是。
日本人或许真的不会出动飞机。
否则,一旦违背承诺,苏联人的面子就挂不住了。肯定会应激反应的。
没想到,三个月的禁空期,反而让老蒋自由了。他想去哪里就去哪里。
“我听说……”
“老莫,你就说吧。吞吞吐吐的算怎么回事?”
“专员,主要是我听到的,都不是准信。没有人知道准信。都是道听途说……”
“说。”
“委座准备在中原战场和日寇摊牌。迫使日寇谈判议和。”
“是吗?”
“据说委座非常自信,觉得又回到了当年第二次北伐的时期,那个时候的他,意气风发……”
“哦,优势在我……”
“什么?”
莫德宏没听懂。不明觉厉。
张庸摇摇头,没有解释。也没有必要解释。
用奉化口音说“我不明白”就行。
原来是老蒋忽然又觉得自己行了。
要在徐州战场晒冷。
奇怪,到底是谁给他的勇气?
“那个……”
“老莫,你是女人吗?说个话这么费劲。”
“专员大人你在蒙城,一顿就打爆了日寇第六师团。让委座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我?”
张庸哑口无言。
不是。回旋镖?打中我自己了?
居然是我给老蒋的勇气吗?不是。别误会。我没有。我没做过。
挠头。
这件事,还真是……
怎么忽然吃瓜吃到自己的头上来了?
毛病啊……
“第六师团是日寇的精锐,被你打的一败涂地,估计其他师团也差不多……”
“那个,其实……”
“委座觉得,你用一个军就能打败日寇两个师团。其他人应该也行。现在,徐州战场集中了三十个军,七十多个师,对付日寇十几个师团,应该没问题的……”
“我……”
张庸只有闭嘴了。
完蛋……
居然是自己惹的祸!
老蒋觉得,我张庸能做到的,其他人也能做到。
哪怕是打对折,也是优势在我。
于是雄心爆发。
“中央教导总队也都来了。”
“哦……”
“我听说,委座要在徐州周围,集中八十万大军,和日寇决一死战。”
“八十万?”
张庸感觉又不好了。
不是,台词为什么那么熟悉?八十万对六十万……
哦,日寇没有六十万人。但是,依然感觉不好。
日寇当然没有六十万。但是,国军肯定也没有八十万。纸面兵力八十万,实际上有六十万就偷笑。
其他二十万哪里去了?不要问我。我也不知道。
而实际兵力六十万里面,真正能打仗的,估计只有三十万。
所以,双方决战兵力,其实是相差无几。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