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未雨绸缪(第 3/4 页)
难道还要把南郊告天这个古老的传统也玷污一次?
这样的话,未来青史之上,难逃诛心之语!
赵煦见着,立刻给了向太后一个台阶:“何况,若遇灾异,则以南郊告天,此不啻于授人以柄,使草莽中豪杰,生出二心!”
向太后点头:“六哥所虑极是!”
“是吾多想了!”
说着,她便开始提及朝政:“对了,六哥,都堂今日上书言,龙图阁直学士、知郓州臣元发,任期将满,都堂欲将之任为知瀛洲……”
“六哥有什么想法?”
这个事情,她自然是要和赵煦商量才能答复。
因为,涉及到的人叫滕元发。
此人是范仲淹的表哥,范纯仁的同学兼表叔(皆曾在胡瑗门下读书)。
同时,他还是赵煦的父皇生前的爱臣,君臣关系非常亲密。
即使当年,滕元发被卷入赵世居逆案遭贬,但也很快就被起复。
一般人哪里有这种待遇?
“知郓州臣元发?”赵煦假作思虑,然后问道:“可是那位曾两中探花的藤元发?”
向太后点头:“正是此人!”
赵煦道:“皇考曾提及过这位大臣,言:论为臣以忠,治民以爱、治军以仁者,无出元发之右也!”
滕元发这个大臣,赵煦上上辈子没见过。
因为他在元祐六年就病逝于赴任扬州的路上。
但在现代,赵煦跟着自己的老师研究宋代人物的时候。
却对这位老臣,有着很深的好感。
因为,这个老臣,根本不像是大宋的文臣。
按照赵煦的老师所言——藤元发这个人,简直就像是我党培养的干部!
因为他的履历里,有太多的火线救灾的记录。
而且,他救灾的策略和办法,与现代官府的救灾方式非常雷同。
都是军民齐上阵,团结士农工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路子。
比如熙宁时,河北大地震。
滕元发主持救灾,他就亲自带着军队,奔赴灾区,亲自跑到了地震的废墟中去挖人。
甚至带着军队,将大量灾区的屋舍进行修葺,使之可以住人
但当时的人,担心余震,都不敢住,露宿在外面。
滕元发就带头第一个住进了那些危房改造的房子里,并公开说:屋摧民死,吾当以身同之!
于是,灾民才敢重新回到桑梓,住回故居。
在救灾工作完成后,滕元发在当地主持了一系列的灾后重建工作。
收敛死者、请求朝廷免除灾区的租税、重修堤坝、缉捕盗贼,维护治安。
于是,大灾后本该混乱的河北,迅速安定下来。
此后滕元发就成了大宋最强的救灾小能手。
几乎是什么地方有了自然灾害或者疫病,就把他丢过去。
而他每次都完成的很好。
想到这里,赵煦就道:“母后,淮南东路的赵偁去年救灾有功,儿以为当迁其官,褒其爵禄,以为天下知!”
“赵偁迁官,淮南转运使便空缺了下来,不如就任用滕元发去淮南路吧!”
“以其为淮南东路转运使,贴职从龙图阁直学士迁龙图阁待制!”
若赵煦没有记错的话,今年夏天的旱灾迭加马上要开始的雪灾,直接导致明年淮南路和京东路将爆发一场饥荒。
饥荒之下,死者无数,死者的尸体没有人收敛,于是又爆发瘟疫。
朝廷最终还是把滕元发这个救火队长,给送到火线上。
而他交出了一份在中古时代,近乎完美的答卷——通过隔离疫区,赈济灾民,发动地方士绅地主,参与救灾,建立收容所,将灾民和疫情都给控制了下来。
据说,仅仅是在淮南一个州,就活民数万。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