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4章 扼住命运的咽喉(第 1/4 页)

    第4章 扼住命运的咽喉

    赵煦重归元丰八年的第一顿早餐,是他自己点的。

    一块奶酪,两个煮熟的鸡蛋,一小碗粥饭。

    刚好吃完的时候,冯景也回来了。

    赵煦于是不再迟疑,当即命冯景研墨铺纸,在殿中的一张他写字专用的案几上,就要挥毫抄录。

    但,赵煦看到冯景带回来的那两卷佛经时,却失神了片刻。

    “此乃天意?”他轻声呢喃。

    上上辈子的记忆,在脑海回闪。

    福宁殿内,宰臣云集。

    垂帘已下,太母听政。

    年少的赵煦,被人抱着,从帘内走出。

    两府宰臣,尽数拱手,长身而拜,口呼殿下。

    这时,从垂帘之中,传来太母的声音:“皇子精俊好学,已诵《论语》七卷,略不好弄,止是读书。自皇帝服药以来,手写佛经两卷以祈福!”

    彼时年幼的赵煦,错愕的回头,看到了内臣张茂则,将两卷佛经,从帘内送出,送到群臣面前。

    群臣一一传阅之后,纷纷拜道:“皇宋有后,社稷幸之!”

    彼时,被张茂则从帘中传递出来的佛经。

    恰好就是眼前冯景从资善堂处取来的佛经。

    一曰:消灾,一曰:延寿。

    赵煦回忆着,执笔的手,便已在元书纸上,留下文字。

    赵煦没有采用他在现代的那些炫技写法。

    而是规规矩矩的,一笔一画的用着标准的馆阁楷书抄录。

    一字一字,一行一行,从左而右。

    虽只是一个孩子,手小力气也小,写的字笔迹也浅。

    然而,工整端正,字迹清晰,每一个字的大小、格式都几乎一样。

    这就惊到了在旁边服侍的内臣们。

    “殿下笔锋真俊,虽王右军少年之时,怕也不过如此!”冯景半是真心,半是阿臾的赞美着。

    赵煦没有回答,只是自顾自的抄写。

    脑海中,那些只剩下浮光掠影般的记忆,开始回闪。

    父皇那张不苟言笑的脸,慢慢的被渲染上色彩。

    从景福宫中供奉的御容画像,渐渐的真实起来,也渐渐的有了温度。

    耳畔,隐约似有曲水流觞之音,丝竹雅乐之声。

    烛光开始映照,殿陛之间,一个个身服紫袍,簪花佩鱼的大臣身影,倒映在瞳孔上。

    “六哥,跟朕来,不要怕!”父皇牵着他的手,小小的,瘦弱的手,从帷幕之后走出来。

    这里是集英殿!

    “此乃吾儿皇六子佣!”父皇微笑着,对着坐满了整个集英殿的大臣们介绍着:“已封延安郡王,朕欲明春使其出阁,届时,还需诸位髃臣辅弼保佑!”

    群臣于是分文武两班,分班上前,以臣子之礼,对着父皇,也对着站在父皇身旁的,小小的、瘦瘦的赵煦再拜道贺。

    很多年后,赵煦才知道,为了那一夜的集英殿大宴,他的父皇,做了精密的布置与安排。

    不仅仅在京在任的侍制以上大臣、横班以上武将,全数召集。

    更提前了很久,召回了多位在外的重臣,同时做出了复杂的人事安排。

    景福宫使、武信军留后、入内副都知、熙河兰会路经略安抚制置使李宪这样手握重兵的亲信内臣,被圣旨召回,以出席当夜宫宴。

    跟着李宪回京的,还有一个人。

    河北路转运使吕升卿。

    吕升卿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兄长吕惠卿,时以资政殿学士、知太原府、兼麟延路经略安抚使。

    大半西军,都在吕惠卿麾下听命,其帐下诸将,也大都是熙宁以来拓边武臣。

    此外,即将外任江宁的尚书右丞、中书侍郎王安礼,也被特意安排,坐到了仅次于两位宰相的位置上,好叫王安礼能看清楚赵煦的样子。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民国之文豪崛起 小老板 北齐怪谈 万历明君 亮剑之开局继承新一团 晋末长剑 沉溺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江湖三女侠 希腊神话 唐朝从当村长开始 1717新美洲帝国 大秦始皇帝能够听到我心声 世子妃 绝世唐门之黯金圣龙 不是吧君子也防 折尽春风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我的七个绝代风华姐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