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6章 奇遇【求月票!】(第 1/4 页)
第856章 奇遇【求月票!】
欧阳戎掀开被褥,撑起身子,适应了黑暗的眼睛,转头看了眼窗外。
拂晓时分,外面静悄悄的。
雾气悠悠弥漫。
他大约是在卯初醒的,出神了一会儿。
昨日傍晚从红尘客栈回到钟楼,他就早早的洗漱睡觉了。
今早有一趟重要的出行。
那封血书又被取了出来,压在枕头下,欧阳戎躺在床上,单手撑着后脑勺,另一只手的两指肚摩擦了下血书纸张。
“范阳卢氏……原来如此……”
欧阳戎望着上方天花板,呢喃了句。
血书上的卢氏读书人,此前他确实没怎么往五姓七望上面想,谁知道作为北州冠族的范阳卢氏,祖上还曾逃难来过南方,而且还是在这穷乡僻壤的桃源县。
而且,据欧阳戎以往所知,范阳卢氏应该一直盘踞在河北才对,这种著名大族,都是在当地世代经营的,底蕴雄厚,势力盘根错节,这也是基本盘,在当地人心中的地位甚至比离卫皇权还要显赫。
不过现在仔细一想,范阳卢氏这样的大族,不止一房,里面主脉、旁脉不少,并不排除其中某一房,三百年前曾“衣冠南渡”过。
就类似小师妹、恩师所属陈郡谢氏,世代经营江左,小师妹所属的金陵房,是江左的嫡脉,但陈郡谢氏内也有一两房,并不在江南道这边,而是迁徙去了两京。
所以这卢长庚应该是属于范阳卢氏内比较特殊的一脉,曾短暂迁徙至南方,后面又无声无息的迁徙回去的……而族内的其它几房依旧一直留守北地。
类似这种世家大族内部分割、表面站队相左的路数,倒也不算什么稀奇事,有时候身处乱世,多方都去押注,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总归是明智的。
这也是在乱世之中,豪门大族子弟们的必修课,总好过大伙一条路走到黑。
“这就解释的通,为何崔浩与此人有往来书信了,一个是清河崔氏子弟,一个是范阳卢氏子弟,两家门楣相差不大,常有交往,此人或与崔浩私交笃深。
“呵,甚至往深处想些,这卢长庚一脉或许还是几近北魏国师的崔浩曾在南朝的眼线之一。这个崔浩,藏的事倒是不少……”
欧阳戎手掌停止抚摸,收起血书,黑暗中翻转了下身子。
枕上,他微微摇头,语气有点感慨:
“这福报没换错,原来应验在这儿,是被宋芷安触发的,好一份妙因妙果。”
欧阳戎安静思索之际,一个没留神,怀中滑落一根小墨锭,长脚似的往被褥外面溜去。
欧阳戎一把抓去,她却跳到他手背上,咬了口他。
“嘶,松嘴。”
妙思含糊不清:
“唔唔唔……你的臭手别抓本仙姑。”
“那你还用嘴咬?”
“呸呸呸。”
欧阳戎无语:“别往外跑,这镇子夜里有古怪。”
“不用你教,本仙姑讲义气,从不抛下跟班,不过你的话,现在另说。”
妙思哼唧了声,左右张望了下,不满道:
“这是啥地方,你这是给本仙姑整到哪去了?黑不溜秋的,外面文气如此寡淡,全是目不识丁的蛮夷?你好端端跑这儿来干嘛?”
“此镇名桃源,深入云梦,乡人与江湖人士较多。”
妙思摸了摸下巴,小脸认真了起来,朝他一本正经的问:
“小戎子,你该不会是要带本仙姑一起吃苦吧?和那个姓陶的老小子一样?”
欧阳戎摇头:
“你忍忍,找到绣娘,弄到剑诀,还有崔浩遗物,就带你回去。俗话说得好,苦尽甘来……”
妙思顿时跳脚,打断:
“俗话还说,自讨苦吃呢,还说、还说吃得眼前亏,还有更大亏!”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