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君去佛来,百八钟响(第 1/4 页)
第848章 君去佛来,百八钟响
把两盒墨锭和心虚小墨精一块儿塞进袖中。
欧阳戎牵着已被十三娘喂饱的冬梅,独自穿行闹市,没再理妙思。
期间,看了眼日头,预估着时辰。
他准备赶在浔阳城浔阳渡宵禁前,到浔阳渡。
因为昨夜送别之前,胡中使一行人本来是准备在浔阳渡上船走人的,后来是临时换了渡口,才来到了双峰尖。
所以欧阳戎原定的低调去龙城檀郎渡的船,也在浔阳渡口停靠。
不过欧阳戎没有他们这么赶时间。
徐徐走出市集,他牵马行于城郊官道上。
落日西沉,天色昏暗。
回望后方,远处金灿灿的浔阳江水黯淡了下来,从欧阳戎的视角已经只能隐隐看见沉江佛首的一粒黑影。
欧阳戎出神之际,前方的官道迎面走来一伙旅客。
大部分戴竹丝斗笠,未戴者露出光头,头顶有受戒香疤,统一的灰色僧衣,全都腰悬度牒袋,手持赶路的木杖。
不像江南百姓面相,更偏向北人。
欧阳戎抬头,看了看迎面而来风尘仆仆的僧侣队伍,扯了下缰绳,欲让开主干道。
这一伙僧人们却在前方的路岔口停步,领头的是一个清瘦的中年和尚,手中展开一副地图,正借着落日余晖,仔细研究,时而东张西望的打量。
在原地踌躇不前。
旁边同伴好奇凑了上去,似在催促问路,清瘦和尚一脸严肃示意安静,却也目露迷茫。
浔阳作为江南道西南方的交通枢纽,商贸繁华,渡口流量大,每日路过浔阳的外来旅客不知凡几,有奇装异服晃荡,欧阳戎倒也不觉奇怪。
他牵马从僧人们不远处经过,走了没几步,后方突然传来一道客气声:
“阿弥陀佛,施主请留步,请留步。”
欧阳戎微微顿足。
领头的清瘦僧人,已经收起地图,走上前来,单手竖掌,朝他行了一礼:
“施主,能否借一步……”
是关陇以北的口音。
欧阳戎做出伸手入怀摸索的动作,又空手抽出,摇摇头:
“抱歉大师,余家贫。”
清瘦僧人与伙伴们愣了下,相互对视,纷纷苦笑。
清瘦僧人自袖中取出三块铜板,递给了他:
“施主误会了,贫僧不是这意思,是想问问路,施主可买酒一碗解渴。”
欧阳戎点点头:
“好吧,长者赐不可辞。”
一众僧侣:……
他心安理得的收起三枚铜板,在较为年轻的灰衣僧人等人颇为无语的眼神下,随口问:
“大师们去哪?”
清瘦僧人神色不变,和蔼问道:
“施主可知浔阳石窟怎么走?”
这一次,轮到欧阳戎脸色愣了下。
他直接问:
“你们找浔阳石窟作何?”
清瘦僧侣见状,露出笑意,又压住:
“看来施主知道,那就好,是这样的,贫僧与师弟们来自陇右,泾州大云寺,跋山涉水而来。
“听闻江州刺史欧阳良翰,在浔阳城江畔,建了一座举世罕见的大石窟,除了东林大佛外,还有上百座石窟空位,贫僧慕名而来……”
他说的慢吞吞的,后方,一位灰衣沙弥心直口快,冒头插话:
“施主是本地人吗,你们浔阳城不愧是天下眉目之地,九曲十八通,是个好地方,百年以来,我寺一直想南传佛法,移送舍利子来。”
清瘦僧人回头瞪了眼灰衣沙弥,后者住嘴,他才正色开口:
“浔阳石窟之举,我寺主持也久闻之,特意令贫僧与师弟们前来考察石窟,准备与当地官府商量,看能否借一座空石窟,方便我寺存放舍利石函,南传佛法……”
欧阳戎听着听着有些沉默起来。
清瘦僧人追问道:
“施主,您可知这石窟怎么走?”
-->>(第 1/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