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唯余马首是瞻(第 3/4 页)
如今卫国才经历过一番动荡,你们被驱逐的前任国君还守在边境上观望,如果卫国这次出战中得罪了霸主,没有霸主的支持,你们回去怎么向国家交代呢?”
子硚说完这话,孙林父满头大汗的从帐后冲了出来,他握住子硚得手感慨说:“郑国有这么明智而贤能的大臣,今后郑国一定能够崛起。我孙林父最近太顺利了,以至于不记得天高地厚,这次多亏了你的提醒,请容许我追随在你的战马后面(追附骥尾),我们两国一起渡河。”
二等强国里三个国家动了,联军总算受到鼓舞,纷纷表示愿意渡河——荀偃下令:由鲁军率先渡河,卫国郑国紧随其后,许国作为后锋,渡河后守卫桥梁,而后晋国中军为第一锋,下军为次锋,上军为殿后,新军留守河南岸;晋军渡河后,其余列国再跟随下军的脚步,陆续渡河。
荀偃的排兵列阵违反了晋国惯常的作战风格——晋国平常作战排列的是五阵,中军是指挥中枢,一般不首发出阵,这次荀偃颠覆了晋国惯常做法。
大军渡河后,鲁国、许国、郑国、卫国四国军队为先驱,缓缓的逼近秦国棫林(在今陕西省泾阳县)城——秦军大部队就停留在泾阳,庶长牙忧心仲中的看着城外铺天盖地的军旗,对赢颂说:“公子,我们已经退无可退。”
赢颂神态轻松:“那就战吧,你死了我填上去,我死了——寡君正在后面整理军队,我们如果都死了,寡君将带领军队亲自上阵……秦国的生死存亡,在此一战。”
庶长牙询问:“公子,我们在泾水上游的投毒工作完成了吗?”
赢颂回答:“已经往河中投放了一百多匹瘟马,还有死尸,鸡鸭尸体无数。”
庶长牙又问:“晋国人不熟悉地理,今夜我们是否可以发动夜袭?”
赢颂大惊:“不可,对面有赵武,这家伙是属乌龟的,多年来只有他偷袭别人,没有别人偷袭他的份,我们秦军在武威堡吃过亏,不要再出去讨没趣了。”
庶长牙问:“我赵氏释放的军官听说,赵氏擅长单骑走马,突击速度很快,怎么这次没有看见他带骑兵来?”
赢颂回答:“赵氏军队的编制跟别人不同,别人的战车兵那是真战车兵,赵氏重新崛起不过十年,训练不出足够的御戎与车士,所以他们的战车兵都是装样子的。
这次我从晋国回来,听说范匄正在清算领主武装,我知道赵武脾气,他一定又在糊弄范匄了。虽然他的军队依旧按七十五人为一‘两’编制,但真正战斗的时候,有些人会解下牵引战车的马,摇身变成骑兵。还有些人本来是步兵,一回身就能从行李里牵出一匹战马——赵兵实际上的编制是二十五人一‘两’,其余那些站在队伍里的人,都是‘滥竽充数’的。”
庶长牙被逗乐了:“赵武的习惯你都知道,他国内的人不知道吗?”
赢颂回答:“他们国君宠爱他,元帅袒护他,这小子过去又当过武宫统领,晋国中下级军官全是他的学生,就算明知道他无赖,谁敢自讨无趣说出来?”
庶长牙想了想:“那我们别无办法,只能等待投毒效果发作,然后与晋人堂堂正正决战了。”
赢颂苦笑了一下:“要当心赵武啊,我记得他军队中‘卫生条例’很严苛,他带领的军队转战南方陈国很少有染病的。所以无论投毒的效果如何,晋国人至少能够保持六成的战斗力,其中包括赵武子的上军。”
庶长牙咧开大嘴:“所有的胜利都要靠一戈一剑的争取,赵武子的上军有五百乘,我们只有四百乘,反正是个打,想那么多干什么,死就死吧。”
秦军决定不再后撤,此时,联军大营已经出现混乱,如果秦军等得久一点的话,也许能不战而胜,但秦军的血性让他们做出了血战的决定。
联军大营,眼看瘟疫在蔓延,荀偃担心事态会无法控制,他召集各国军队统帅商议,首先问:“你们现在手头都有多上战斗力?”
联军将领依此回报,轮到赵武了,他愁眉苦脸的说:“瘟疫虽然没有扩散到我的士兵,但我们的战马将近有一半病倒了,这几天我注意观察了,问题出在河水上。河面上不停漂过肿胀发臭的尸体,有人在上游投毒。元帅,请容许我派遣骑兵出击,把那些投毒的小子抓起来。”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