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咦(第 2/4 页)
于是,公子围乖乖的以楚令尹的身份进入新郑,迎娶了公孙段的女儿,一场硝烟转瞬消失。
易水上游,南岸,赵武徜翔在一座城市的废墟里,身后跟着一大群追随者,有上军将中行吴;晋国大夫程许;赵武家臣郑国逃亡者侯晋乐成羽颌,以及家臣齐策东郭离吴熏魄无用等等。还有齐国派来的使者高鹿,燕国使者孙政。
让赵武徘徊的这片废墟原来是晋国的始兴地,周成王桐叶封国时,晋国先祖封于此,故命名为唐城即北唐国,是晋国最早的都城。后来晋人辗转向南迁都,逐步南迁至现在的新田,并改国名位晋。这才有了现在的强晋。晋国南迁之后,最初这块土地并未废弃,曾被转封偃氏,但本地遥处于北方,随着代人与诸胡。众片十地与附祈的唐国旧十详酵音技甘了。也因此,原本被称为唐水的大河,现在被称的易水因为它流经了临易。
按照晋国与燕国的秘密协议,这片易水上游的土地,今后要划归燕国一连同附近被废弃的逆畴。赵武这次走在唐城的废墟里,等于与燕国进行交割。旁边的燕臣东张西望,显然对这片土地很满意。
此地气候寒冷,但燕国大多数地方气候比这里还要寒冷;此地曾经是胡人游牧的乐园,但现在,当地胡人领正吐着舌头跟在赵武身后,只要赵武稍给一个颜色,他们便冲上前去吠叫。
这片地方前通灵丘,后通博野;顺水下行是临易,实在是燕国必守之地一现代,这片土地名叫保定保定保定,保护燕地安定也。
沧海桑田啊赵武感慨:谁能想到,曾经的晋国起源之地,现在变得如此荒芜。
如果不是春秋,晋国君臣也许不会同一割让祖地;如果不是晋国如今君权衰微,也许晋平公会表示一下异议。但现在,面对赵武突然呈现的代国之地,晋国君臣一起对赵武的割让行为沉默了。
代国之地虽然人烟稀少,但它依然包含一个河北。以前的晋国晋国赵武不断扩张,但它毕竟只是一个山西。赵武突然将等同于本国国土面积的代国当作战利品,向国君献俘还特地加上一个河间。这下子,谁还有话说
晋国现在很强大,几乎处于国运与霸业的顶点,它获得代国的时机不像战国时的赵国,已陷入撑死挣扎状态。这样一个晋国,会比赵国更能挥代国的粮仓作用。
于是,晋国君臣都被赵武拿出的巨大馅饼砸晕了,浑不在意废唐城与逆特的割让。
赵武的感慨让中行吴有点不耐烦,世代武士出身的中行吴不擅长悲秋伤春,他恼怒的插嘴:齐国人前进到了哪里,燕国人准备好了吗
齐国使者高鹿赶忙回答:寡君已渡过黄河,目前正进入博野。寡君期待在博野与元帅汇合,一起前往临易。
中行吴刚才问燕国使者的话,有点泄底。什么叫燕国人准备好了吗难道燕国与晋国有勾结
燕国使者孙政公孙政急忙掩饰:我燕国已有君主,寡君已遣使者静候在临易城,等待搞赏上国大军。
燕国有君主了,齐国人这是第一次知道,燕国君主什么时候登位的,燕国人没说这就是所谓的春秋笔法因为词汇量太少,所以故意把某些事实省略。
燕国合适有君我齐国怎么不清楚高鹿质问。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