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每一根羽毛都要换成钱(第 2/4 页)
河间开发,也意味着用食盐撬开了齐国市场的口子,本地领主确实应该笑,但如果面临失去封地的危险,失去封地后,盐业的利润就不归他们享受,在这种情况下,谁能笑得出来。
赵武略略一想,体会到小领主的心情,缓和了语气说:“诸位以前来自各国,都知道生存不易,而天下列国中数我晋国最强大,我们强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对规则的遵守,对法律的钢性的维护。东海之地虽然偏僻,虽然家族本部的官员无法直接监督,但并不是阳光照不到的地方。
我体谅各位垦荒不容易,先给你们十天的时间修整,然后,官员会下去盘点封庭。十天!诸位努力吧。”
侯晋落后一步,悄悄的向身后的小贵族交代:“船队刚运来一批石灰,每位领主都有份购买,这批石灰原本是在海边修筑要塞与盐场用的,主上特别开恩,拨出来一批。”
诸位小领主都心领神会:这是让领主们赶紧拿着石灰回去,恢复自己领地的封庭,以便十天之后正式点验。
顿时,满天的乌云散了,小领主们直起腰来,脸上带出发自内心的笑。赵武又开口了:“去捕鲸场,我要看看你们的捕鲸作业。”
侯晋连忙引路:“主上,如今我们的捕鱼场,鲸鱼皮、鲸鱼蜡、鲸鱼肉都能变成商品换来收益,唯独鲸鱼的鱼刺鱼骨找不见用途。另外,我们的渔船捕捞回来后,海滩上总是丢弃着鱼鳞和鱼肠,弄得海滩腥臭无比,主上能否想个法子,帮我们寻一寻鱼鳞、鱼肠的出路。”
赵氏自发展鸡鸭养殖业以来,整个养殖业可谓不产生一点废物。一只鸡被屠宰后,鸡杂鸭杂被分门别类制成小食品,鸡身鸭身被装箱运往各地酒肆、羁站(驿站)……连鸡鸭的羽毛都排上用途,制成防寒的衣物。这种物尽其用的吝啬曾让列国商人们大为耻笑。但春秋时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列国人耻笑赵氏连羽毛都拿出来卖钱之后,不免产生一种不服气的想法:比国力、比组织性、比军队的实力,我们确实比不上晋国人,就不信赚钱的点子上比不过晋人。
在场的中小领主就是这种纠结心理的产物,名义上他们是晋国人,而且是晋国的小贵族,是小国寡民羡慕的对象,但在大多数晋人心中,他们还是来自列国的流亡贵族。这种纠结刺激着他们,使他们竭力想在母国人面前表现自己的创造力,而在晋国本土人面前,那股来自母国的自卑心理,又使他们不肯轻易向母国人服输。
咱如今好歹是晋人,如果让别人想出新奇的挣钱点子,那咱们还有脸吗?总不至于来到晋国,成了晋人之后,连母国人的赚钱本领都比不上吧。
可惜,创造性思维不是谁都有的。
对别人来说,似乎很难的事,赵武脱口就是一个新点子:“伞——这么长的鲸鱼骨,又软又有弹性,如果支撑成伞盖,把鲸鱼骨当作伞骨架,这些可都是上好的材料啊。”
赵武来到堆积如山的鲸骨垃圾场后,还来不及仔细观察鲸骨,就给出一个结论。
下这个结论是因为:鲸鱼骨最主要的用途是作为时装附件,用于撑开女性裙摆……但在春秋,这用途实在不好开口,这年头,中国女人没有穿大裙摆的习惯,想要让女人产生无中生有的时尚追求,难度有点高。
然而,由女人的裙摆造型想到雨伞,只不过是逐渐推进而已。
贵族嘛,谁家马车顶上不喜欢架一顶伞盖,所谓“车盖云集”,不就说着这种时尚吗?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