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 “中华第一刀”出世(第 2/4 页)
荆门就是商王国(商朝)与楚王国进行“裒荆之战”的战场,但现在已经成了晋国攻击楚国的前沿,中行吴假公济私,利用晋国的战争物资,在两山之间的狭窄地带,修建起纵深两里的”碉楼群“——按现在的话说,哪里是“碉堡林立”。如此一来,只是待在此处,可以说稳如泰山。
列国的军队在碉楼群后方稍稍整理一下队伍,稍后,前方戎狄部族的游骑哨探传来消息——楚国不在视线之内。
武卫军接到这个消息后,以中行吴为正将,赵成为“佐军佐(暂时带领军佐的职务)”,闪电般越过碉楼群前出,对周围地带进行“武力搜索”——也就是四处搜刮战利品。
中行吴这是第一次指挥武卫军,这支按照赵武“山寨版近代化军队”思维训练出的晋国常备军,在纪律严明上堪称晋国各军典范。身为一名狂热的军国主义将领,能这样一支指挥完美体现将帅战略思想的军队,中行吴活像是三伏天喝了一大杯冰镇酸梅汁一样舒畅,他坐在专门为武卫军配置的,带避震弹簧的轻型两轮战车上,风驰电掣第感受着耳边吹拂的原野烈风,隐隐觉得这已经不算是战争了,简直是一次轻松的旅行。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打断了中行吴的遐思,戎狄游骑兵前来报告:“前方发现不明军队!”
中行吴精神一振——哈哈,下雨天打孩子,我可算找见事干了:“命令第二师向左翼展开,第三师向右翼展开,第一师第一旅以战斗队形向前武力试探,第一师其余旅,战车缓行,甲士以战斗队形,进入战时状态。”
军中司鼓按中行吴的命令敲击着军鼓;司号员吹出几个提醒的尖利号音;司旗举起标志着第二师第三师的军旗拼命挥舞,示意刚才的军号实在指挥第一第二师……于是,行进中的晋国军队紧张有序的展开攻击队形,刻板的晋国人在眨眼之间,完成了从一个旅游者向一名战士的转换。
无数的长戟直竖起来,戟尖指向了天空;车轮隆隆的响动,战车加快了速度;中军旗由原来众军拱卫状态,快速移动到队列前方;战车上的武士一边奔驰一边相互给对方披甲,刹那间,那两名武士变成了两具威风凛凛的钢铁罐头。
接下来,是一阵凌乱的马蹄声,武卫军直属的一个骑兵旅队列稍稍混乱,骑士们从行走时乘坐的行走马上跳下,换乘到体力充足的冲锋马上,披盔贯甲做好了突击准备。他们仔细地在马上仔细检查自己的骑弓、骑枪、佩剑……等他们完成队列转换之后,晋国军队顿时沉默下来,天地间,只剩下整齐的脚步声,连马蹄的声音也随着鼓槌的节奏,整齐而有序。
中行吴披好甲站在战车上左顾右盼,对自己的车右说:“我做梦也期望,有生之年能引领这样一支军队,完成我父亲的遗愿,攻入楚国,耀武扬威。但可惜,我知道什么样的军队是我所需要的,但我却不知该如何把他们训练出来……感谢武子,他给我的这样一个机会,我现在有信心:哪怕是一座山横在我面前,我也要用这支军队把大山推开。”
正说着,前头哨探引领着一位身穿白色麻衣的男子一路跑过来,那个男子让中行吴瞧着直眼熟……再仔细一看,原来认识,那不是吴国公子季札。
一个从不肯担星点责任的“逃避分子”,来到超级大国交战的战场做什么?
吴国人以为自己跟楚人打过几仗,就算是超级大国了吗?
中行吴纳闷:“公子,此地虽然接近吴国边境,但总有一段不算短的路途吧?……貌似,我晋国并没有要求吴国大军共同出战的命令,怎么吴国也出兵了……真是好巧啊!”
季札脸色灰白:“不是‘好巧’,是好难——好难寻找到你们,我特意来向你们报告一个噩耗:寡君薨了!”
中行吴皱起了眉头呵斥说:“‘薨了’这个词能随便乱用吗?只有大君(周天王)去世才能被成为薨了,吴国国君死了就死了,怎能用上‘薨了’这个词……什么,吴国国君去世了?”
中行吴刚开始没有觉悟,话说到一半,他突然意识到什么,被这个消息吓了一跳,不等季札回答,他就问:“好好的,吴国国君怎么会去世了呢?”
季札翻个白眼——好好的,谁没事玩“去世”的把戏?这消息除了能令楚国人开心,还能做什么,难道吴国人没事喜欢逗楚国人开心?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