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章 大战前的准备(第 2/3 页)
这下朝堂上炸开了锅,这么多块宝石,那不就是数万金么?随后,袁术再请他鉴定紫檀饰品,檀木在那个时代已经有了,不过只有世家和将军才会去高价购买来做刀柄剑柄,也做戟杆,枪杆弹性比较大,多用白蜡。可是,小叶紫檀和大爷紫檀的质地可不是一般檀木能够相比美的,自然依旧价值不菲……
听到这样的评价,刘宏当然想多多益善了,可是,袁术却告知开采极难,仅采得十来颗,就花去近万金。袁术知道,这翡翠的成色品相多种多样,然而这时代没有鉴赏知识,但也不可能仿造,所以,他可以独自占有这一片资源。至于以后流通到市面上去,那就直接说是别人在别的地方采集的就是咯,反正就我一家,黑的白的不都由我说了算么?
在随后的日子里,宛城“颜”“黄”“程”三大世家都拿出自家翡翠“藏品”出售,虽然最贵的也就千金,但是,总收入也超过二十余万了。这下袁术又赚了一个满盆满钵。
转眼又耽误了近半年时间,袁术想要去扬州的计划不得不终止,可惜了太史慈和张昭不能为我所用啊。袁术记得,距离“黄巾之乱”已经不足一年的时间了,这要一出去,万一不能及时回转,那不就要客死他乡么?尽管袁术先定五夷的计划未能完成,但是袁术已经为自己的创业奠定了基础:
首先,自己的实力已经十分雄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为首重要的粮草,袁术已经准备妥当了,最新的统计,目前袁术拥有金钱五十余万金,粮食近百万石。当然,这些只是初期的准备,要知道,袁术的翡翠买卖还刚开始,并且还有肥皂、造纸等两项技术并未推广开来,这三样一旦推广,这黄澄澄的金子就数都数不清了。粮食的产量已经实现翻倍,加上袁术实行的双季种植,这样一来,自己范围内的粮食产量就比周围提高了三到四倍,而且,这更高产量的技术还在研究中。这还不够,每年袁财都会跟贾诩一起,派出大量银狐和商人,去各地广收粮草。并且动员各地平民往南阳并州的高奴等地迁徙,来壮大自己的综合实力。有了人口,就有了一个地方的繁荣,也就有了建设的资本和劳力,什么神话都能创造出来。
其次就是自己的军事实力,这个军事实力,在袁术的努力下,已经不再只是军队的人数上就能展现出来的了,现在的袁术摆在大家面前的军队就只有县衙的衙役和几个保镖而已,可是,这背后的,说出来怕要吓倒一大片啊:陷阵营,银狐、雪狼、鹰眼三大隐蔽部队。女子别动队,最近,姜儿在思考将自己的别动队和融儿的族人合编成一支更强大的卫队。颜家黄家的那数百“私兵”(这是袁术要他们自己组建训练的亲卫队)这些加起来,就是袁术的精锐了。其他的,就是分布在宛城“袁”“颜”“黄”“程”共四万余人的庄丁。这些其实都基本演变成了自己的军事实力,至于那些县府的少量兵马,也不过是宛城世家换取功名的一个台阶罢了。袁术也懒得去管了。
更让袁术精神的,还是自己的将领队伍,虽然现在年纪都不大,但是,徐晃、乐进、颜良、文丑、黄忠、赵云、高顺这些都是世之良将啊。李严、黄叙、庞德、麹义都是生力军的代表喔。文臣的阵容更是不小,现在就在发挥作用的程昱、鬼狐贾诩、沮授、田丰等就已经展示出自己的价值。还有目前正处在年少时节的郭嘉、蒋琬、张既也展现出非常优秀的才华。尽管史料对戏志才记载得很少,崔琰自己也不甚了解,但从交往的过程中来看,都不是等闲之辈啊……
第三就是自己那跨时代的科技。袁术知道,时代的进步,战争的胜利,无一不受科技的制约。自己的技术自然不是二十一世纪的高科技,尽管只是一种比较简单的形式,但是也比1800多年的大汉朝要先进不少。第一,火药的制造,这是这时代闻所未闻的,尽管还只是在不断研究的过程中,但是,其威力绝对不可小觑。第二,猛火油的开采,这个时代对于火油的理解还只是照明或者做润滑油,用于战争,还要迟几百年,所以,袁术的这项技术可以说是一种恐怖。第三是铠甲的改装,已经成功的将鲜卑送来的重甲拆解,并仿造了几件,只是可惜,制作一件需要的时间太长,基本完全需要手工,零件也不能批量生产,十多人在一起,一年也只能制作一件。不过,盾的改装则有了很大的突破。其中还有一些不能外传的小机关:盾面由六块组成,中间结合处有一凹陷的按钮,只要按动机关,大盾立即散开成六块。而将刀鞘插入盾内,则机关失效。原本这个设计只是用于装备便携,谁知日后竟成了曹操的致命伤。
第四就是自己的“发明”:尽管是剽窃“后人”的,但别人不知道啊。再说,不先进,没有用,我才不剽窃呢。看,我就不做航天飞机,那玩意儿我没用啊……指南针、马具三宝、千里眼,无一不是巧夺天工。而且造价不高却意义非凡。手弩,连弩都已经基本实现了十矢连发,狙击弩虽然不能连发,但是装填弩矢也变得简单了很多。五管排弩实现了三连发,并且射程超过四百步。天啊,那不是一个小型的坦克么?特种作战训练科目不断完善,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系统的训练大纲。滑翔机再次进入实验阶段,经过多方面的努力,竟然也成功的飞行了一次五百步的长度,这样袁术兴奋了很久,这是好的开始,有了这样一个开始,那以后将会有更多的成功者。而且,又不是每一场战斗都要这么打,这只是特殊情况下的一种形式,丫的,老子有空降兵了……轮船依旧不见进展,袁术开始考虑是不是要发明老式大炮了,袁术在历史书上看见过广东虎门的大沽口炮台的原理图片,有一种试试看的冲动了。
再就是炼钢、造纸术、酿酒技术、已经可以算得上炉火纯青了,只是为了避免影响,袁术在尽量控制产量,不过,书院学子已经都普及了用纸张读书习字。建筑技术在不断修筑城墙的过程中,得到极大的发展。新式的纯净肥皂在袁术的不断回忆下制作成功,其中加入花瓣等香粉,使得香气四溢,在后来的过年时节,袁术和贾诩等人合伙来了一个过年大促销活动,把积压的库存全部半价卖掉。以便推出新款。依照世家攀比的心态,这些旧货一定会一把抄底的,但是一旦新货面世,旧货他们也不会用了,甚至会丢掉,再来购买新货。
一切都在按照袁术的计划进行着,可也有意外发生。中秋节后的一天,张机来寻找袁术,大倒心中苦水:
“原本以为华佗也是一个如同机一般酷爱医学之辈,谁知竟是一个只会旁门左道之徒。交友不慎,悔之晚也……”
什么?什么情况,华佗只会旁门左道?袁术自然不信,旁门左道能搞出一个外科鼻祖?
“慢……慢……慢!仲景先生,请慢慢讲。其中必有误会。让术为先生参考一下……”
“误会?这还能有什么误会?这家伙一天到晚就会拿着人体骨骼图翻来覆去的看,拿着个刀比划来比划去,说什么这里多一点那里少一点会更好看……”
额,原来是这样,看了这个鼻祖被自己忽悠惨了,也难怪,那个时候讲整容术是一个多么深奥的话题啊,难怪这智者也会走火入魔……想到这里,袁术不禁扑哧一笑……
看到袁术嬉笑,张机有些怒意:
-->>(第 2/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