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牵机17(第 3/4 页)
淑妃生辰宴在七月初五,齐明棠死在七月初七,前后不过三日功夫,傅玦又叫来雨眠,让她将这三日之中,吕嫣何时何地见过何人,尽数写下,以做比对,待她写完,傅玦便发觉,这三日之间,吕嫣几个去过的地方不少,除了芙蕖馆,每日必去皇后和太后宫中请安……
孙律见他查问的繁复,也对案子生了几分疑窦,便低声问傅玦:“怎么还要查问淑妃娘娘生辰宴上的宾客?”
见他细问,傅玦便坦然相告,这时,孙律才得知吕嫣在宫中的古怪,他心性洞明,自然很快便想到有人暗地里应诺了吕嫣,这才使得她以为自己有机会去做西凉皇后。
孙律低喃道:“能帮她斡旋此事之人,身份必定不低,莫非此人便是后来害她的凶手?”
傅玦还未答话,荷塘里又有了动静,他上前去看,孙律则又在看验状,他若有所思片刻,转身叫一旁的戚浔,“戚浔——”
戚浔心弦微紧,上前道:“指挥使有何吩咐?”
孙律问道:“即便人之口鼻中多有灰烬,也无法证明死者是被烧死?”
戚浔谨慎地道:“不错,即便是焚尸,因死因不同,人之唇齿并不会完全闭合,大火之中浓烟四溢,无孔不入,因此口鼻之中极易有灰烬,更有甚者,喉头前端也会有烟灰沉积。而如果人是被活活烧死,因呼吸未断,灼热的烟灰被吸入气管,不仅会在气管深处沉积,亦会将气管灼伤,这是最好判断是烧死还是焚尸的关键,而如果是焚尸,便一定有别的死因。”
孙律眯了迷眸子,并未再问下去,这时,傅玦从荷塘边归来,手中果真握着一颗湿漉漉的玉扣,又给戚浔看,“你看看这枚玉扣。”
戚浔眼底微亮,接在手中一看,笃定地道:“正是这玉扣!齐明棠手腕上的伤,就是这玉扣棱角留下的!”
傅玦心头微松,找到了这关键证物,齐明棠的死便可定性,但对于当日出现在望月楼的第三人仍无头绪,目光一转,傅玦看到了一旁若有所思的孙律,他从孙律手中拿过验状道:“证物已经找到,剩下一枚玉扣,让他们继续捞,你我去见陛下?”
孙律应了一声,仍是若有所思,傅玦便看向戚浔,“你和宋少卿在此看着。”
戚浔应下,孙菱也在旁吱声,“我也在这里看着!”
傅玦不置可否,与孙律一起往御书房的方向去,没走出几步,孙律道:“你知道我想到了什么?”
傅玦看着他,“怎么?”
孙律道:“拱卫司牢房里,那随从喊冤之时说,当年二殿下并非为大火烧死,那场大火不过是障眼法,是凶手为了毁尸灭迹,后来诸多线索,皆是有人嫁祸,包括贵妃那封信也是有人嫁祸而成,但我记得那卷宗上说的明白,字迹的确是贵妃所有。”
傅玦眉心一跳,这才明白孙律到底并未对他全然交底,他拧眉道:“竟有此番说辞?你既然看过当年案子卷宗数回,他说的可对?”
孙律摇头,“当年其实没有仵作验尸,表面上看,二殿下的确是被大火烧死。”道出此言,他才觉自己似乎有了动摇,又立刻绷着面容道:“不过这话很有可能是此人的狡辩之言,案子已经过去了十五年,没道理不信当年的调查,而去信这个无名小卒。”
傅玦凉声道:“的确如此,时隔十五年,也没法子去验二殿下的死因到底为何,何况此人寂寂无名,又是陆家后人,自然向着陆家人说话。”
孙律十分赞同,“不错,何况如果陆家的冤屈真的这样大,那陆家真正的后人在何处?若他们不畏生死,敢出来喊一句冤屈,我倒是敬他三分。”
傅玦瞳底微暗,眼看着御书房近在眼前,便道:“因此在你看来,陆家人即便回京,也只是为了复仇,而非是真的冤屈?”
孙律冷哼一声,“自是如此。”
待进了御书房,二人行礼之后,建章帝的目光从御案之上抬起,扫了他们一眼,“如何了?”
傅玦恭敬的道:“齐明棠之死可定性,吕嫣之死疑虑颇多。”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