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235回、两京沸腾迎佛指,朝臣密谋复李唐(第 3/4 页)

    盛大空前的佛事活动背后,洛阳城暗流涌动,此事还要从头说起——

    自从狄仁杰回京二度为相,武皇已经渐渐疏于政事,更加专注于个人的生活与修行,做为帝王,宠爱张氏兄弟倒也没什么好多说的,另一方面她更加专注地礼佛。迎奉佛指舍利之举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例。

    狄仁杰去世后,朝中又任用张柬之、宋璟、魏元忠等大臣,都是当世才俊。武皇是位女子,好提拔赏赐亲近之人,其实谁上位都一样,但她也有识人之明,真正提拔上来处理朝政的都是治国之才。而且她还有个优点,虽然宠幸与袒护张氏兄弟。但并不因为张氏兄弟与朝臣之间地冲突而责罚大臣。

    狄仁杰晚年时。武皇曾问他有何人才可引荐,狄仁杰两次推荐了张柬之。并一再强调张柬之有宰相之才。如今武皇任张柬之为司刑少卿、凤阁鸾台同平章事,位居宰相之列,而此时的张柬之已经八十岁了。

    关于这位八十宰相张柬之,后世还有一段传说,他入京之前曾任合州刺史,与荆州长史杨元琰私交甚厚,杨元琰接任合州刺史,张柬之与他一共泛舟长江。等船到江心四下无人之时,张柬之突然道:“他日你我得志,当彼此相助,共同匡复唐室。”杨元琰当即点头。

    随后因狄仁杰的举荐,张柬之入朝拜相,也推举杨元琰入京为右羽林将军,并问他道:“江上旧约,尚相忆否?”杨元琰答道:“谨记勿忘。”从此这两人一直在等待时机扶太子上位改周为唐,只是密而不发。

    回头再说武皇,她修行净白莲台大法圆满,已至世间法的尽头,对朝中政事兴趣渐淡,经常称疾于宫中不出,朝政托付张柬之等大臣处置。这一次大肆迎奉佛指舍利,是她在自己修行圆满之前的宏愿,愿佛门昌行天下受万民礼拜。

    张易之与张昌宗兄弟见状也在谋划长远之计,找了个术士占卜。这江湖术士信口胡言道:“昌宗有天子相。”不料这句话传了出去,有人告张氏兄弟谋反。御使中丞宋璟审问二张,坚决不肯宽纵要严办。

    武皇也有意思,她不能阻止宋璟审案,想了个办法欲把他调出神都,任命宋璟为陇蜀安抚使。宋璟却上奏道:“本朝故例,中丞非军国大事不当出使,今陇蜀无变,臣不敢奉诏。”武皇无奈又改命宋璟去幽州审问都督赃污案,宋璟又上奏道:“外臣有罪,需由监察御史往审,臣不敢越俎代行。”

    这个硬头中丞到底没有离京,还是拿下张昌宗审问,然而堂上未及定罪,宫中传旨特赦张昌宗。特赦之后武皇命张昌宗登门拜谢宋璟,也是私下结交之意,宋璟却不见,命下人传话道:“公事公言。”

    从此之后张昌宗对宋璟既恨且惧,私下里也有异谋。声势浩大地迎奉佛指舍利活动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地,梅振衣与灵珠子也是在这个时间进入了洛阳。他们没有飞天而行,就是普通人的打扮,随着梅家地车队。

    寿诞还没到儿子就提前来了,还带来了另一双子女,梅孝朗当然高兴。梅振衣地一位“仆从”却很特别,让人不敢怠慢。记得梅振衣第一次来洛阳时,带着金仙清风。这次倒好,又来了一位金仙灵珠子。梅振衣没说出灵珠子的身份,只说他是世外高人,别院安置不要相扰就行了。

    灵珠子住在哪个院子里?就是当年清风住过地清静小园,白牡丹曾经的容身之地,如今此小园尚在。

    正月十五之后,洛阳的佛事活动一直未完,各王公贵族轮流举行礼佛法会。洛阳城中佛教的影响一时到达顶点,天下高僧也云集于此。灵珠子在南鲁公府中也没什么事,偶尔就像个外地进京的游客到城中四处转转,并要梅振衣给他带路,无需别的仆从随行。不知道地还以为是梅府公子带着贴身童仆逛街呢。

    这一天灵珠子又在洛阳城中闲逛。梅振衣也只能陪着,洛阳城东一带有许多官员府邸,因为迎奉佛指的原故,很多人家在大门前设了香案。有人看守并布施来往僧人。大街小巷中能见到不少僧尼,其中有许多是从各地寺院赶来地。——梅振衣恍然乎有一种错觉,仿佛整个洛阳城都成了一座巨大的寺庙。

    灵珠子面色淡然如视而不见,目不斜视只顾走自己的路,梅振衣正在纳闷他跑这里来做什么?耳边就听灵珠子以无语观音术说道:“前面那个灰衣者,脚下生根武功不俗,身怀利刃眼光闪烁,恐有不良之图。梅真人。既在洛阳城中遇见,世间法遇事而为,你不能不管吧?”

    -->>(第 3/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神话之后 剑来 飞剑问道 剑啸灵霄 仙逆 大夏文圣 谋局 玄鉴仙族 不朽凡人 志怪书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武圣!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仙父 中州录 冰河洗剑录 诸天长生从笑傲开始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星戒 过河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