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301回、素手煮茗添夜色,清风望月半轮秋(第 1/3 页)

    301回、素手煮茗添夜色,清风望月半轮秋

    李白生于周武长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在条支都督府碎叶城,其地在热海以西。李白出生前十年,梅振衣曾到过热海,当时他被左游仙所虏。梅孝朗与王方翼率大军剿灭突厥叛乱,一举平定西域,其后商道繁荣,这里成为了西方与大唐贸易交流的要冲。

    李白祖籍陇西,自称凉武昭王后人,按谱系来算,应是汉代名将李广的二十五世孙,但此说已无从考证。李白的祖辈避隋末之乱迁居于碎叶,诸国商胡杂居之地,他出生在通商贸易兴旺的年代,父亲就是当地一位大商贾。

    五岁那一年,李白随父亲李客举家迁入蜀地,当时的川中平原已有天府之国的美称。他自幼聪明好学博览群书,任侠尚武好携剑而游,堪称文武全才。二十五岁那年离开蜀地,行游大好河山,并去长安求取功名未果,随后拿到了道士的箓书,号青莲,往东鲁在剑仙裴旻门下习剑三年。

    青年时的李白,是一位轻狂好游、挥金如土的人,他的父亲以及兄长都是大富商,经营长江沿线至川中的货物贸易,李家与芜州柳家也有生意往来。而如今的李白已年近四旬了,仍然是一介布衣。

    那个年代的读书人所受的教育,当然都是文安邦武定国,李白的胸襟很大志向也很大,喜称道姜尚、管仲、张良、孔明等历史风云人物,每每以他们自比。这样的抱负当然是很难实现的,而且李白有一种天真的幻想,他不屑于为州府小吏一步步晋身,而是期望一步登天可为帝王师,施展宰辅之才。

    这是一种文人式的狂狷,化作诗文意境很有气魄充满浪漫情怀。但面对现实时,却总有怀才不遇的挫折感。

    李白初次登上敬亭山,是从玉真观出来之后,而他此次来到芜州的重要目地,就是拜见玉真公主,求公主的举荐。他有道士的箓书,而玉真也是正式受箓的持盈法师,这是同道之间的拜访。还有一层关系让玉真不好不见他,李白自称凉武昭王的九世孙,按大唐李家的谱系,唐高祖李渊是凉武昭王的七世孙,李白是玉真地同宗长辈。

    李白多少有点不清楚状况,无论是世间修行人还是官方的“知情人”,没有谁直接向玉真观送名帖拜见持盈法师,有事都是直接到齐云观去打招呼。玉真住在青漪三山仙家福地中。李白虽然参加过洗剑池法会,却不知梅振衣与玉真的关系,就这么直接求见玉真了。

    身为持盈法师的玉真倒也不好解释,出山在齐云观接见李白。李白见到玉真很是吃了一惊,玉真公主还是妙龄形容。看来是修仙有成之人,于是也请教谈论修行之道。玉真却没有谈这个话题,直接问李白的来意。

    李白献诗一首,题名《独坐敬亭山》——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首诗对于一位居于山中的修行人来说,是非常高雅的赞叹,文辞平白意境悠远,玉真公主一读之下连声称赞,并深表感谢。在唐代见面献诗是一种流行的礼节,如果是名篇佳作,会传为一时佳话。比现代社会见面送一张金卡还要有面子。

    然后李白委婉地说明了来意,自己是来求举荐的。玉真久闻李白的才名,见面献诗果然名不虚传,也就点头答应了。

    玉真当即回赠了一首诗,亦题名《独坐敬亭山》——

    合沓牵数峰,奔来镇平楚。

    中间最高顶,仿佛接天语。

    敬亭山的绝对高度并不高,按现代的测量不到四百米。这首诗虽题名为独坐敬亭山。实际上描写地却是青漪三山景象。暗示自己并非在敬亭山中独坐,而是在青漪三山中陪伴仙缘。另一方面。“仿佛接天语”一句也是在告诉李白,自己会找机会向长安城中的天子举荐他这位人才。古人往来诗文中的含义,当代人若不知背景有时很难看得懂。

    -->>(第 1/3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近更新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神话之后 仙人消失之后 彼岸之主 五仙门 叩问仙道 修真高手的田园生活 玄鉴仙族 阵问长生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魔门败类 我在凡人科学修仙 山河志异 武圣! 盖世双谐 修仙琐录 过河卒 剑啸灵霄 志怪书 托身白刃里,浪迹红尘中
最多阅读 神话之后 剑来 剑啸灵霄 仙逆 谋局 玄鉴仙族 不朽凡人 志怪书 修仙从摆地摊开始 中州录 武圣! 长生从炼丹宗师开始 仙父 大夏文圣 彼岸之主 诸天长生从笑傲开始 冰河洗剑录 星戒 从笑傲江湖开始横推武道 洪荒:截教副教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