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太原募兵(第 2/4 页)
李世民回头望去,只见一名参加募兵的大汉正在舞动石锁,五十斤重的石锁在他手中如小孩玩具一般,上下翻飞。又高高抛起两丈,惹来一片鼓掌。
李世民眼睛一亮,他催马向募兵处奔去,只见这名大汉身着黑布短衫,后背一条单鞭。身高足有六尺三出头,膀大腰圆。两条胳膊尤其长,他皮肤黝黑,两只豹子般的眼炯炯有神。
他舞完石锁,脸不红、气不喘,拱手道:“献丑,在下可能从军否?”
募兵军官犹豫一下,这时,李世民催马上前赞道:“壮士好武艺,请问尊姓大名,哪里人士?”
大汉见李世民气质不凡,就算普通校尉也不能戴银盔,何况还拿着一杆只有世家贵族子弟才用得起的长槊,他不敢怠慢,连忙拱手道:“在下马恭,马邑郡善阳县人,幼尝习武,听说李公募兵击贼,特来报效从军。”
募兵军官也是马邑郡人,他却认识这名大汉,低声对李世民道:“此人不姓马,实际是姓尉迟,武艺高强,曾经从军征高丽,后来逃亡,是一名逃兵。”
他声音虽然小,大汉却听见了,他心中不满,挺直了腰道:“不错,我是姓尉迟,名恭,高丽逃亡之兵何止千万,为何偏强调我是逃兵?”
李世民淡淡道:“高丽之战不得人心,若是我,我也会逃,尉迟壮士尽管从军,以后就跟我为将,我叫李世民,李公之子。”
尉迟恭躬身行礼,却不卑不亢道:“公子若能让我心服,我愿为公子效力,公子若不能让尉迟心服,尉迟恭将再投明主。”
“彼此彼此,若你不让我满意,我一样不会用你。”李世民也毫不留情回敬道。
.........
李府书房内,李渊正和刘文静、李建成商量募兵之事,这次募兵对李渊而言,可以说是天赐良机,让他有了发展自己力量的机会,这使李渊心中又是庆幸,又是激动。
“这次朝廷命我为募兵总管,负责招募太原、离石、西河、龙泉、楼烦一共五郡两万人,我在想,怎么把这两万人直接捏在手中,这可是机会,我绝不能放过,先生以为如何?”
刘文静点点头,“这确实是一次机会,不妨可以学杨元庆如何收拢关北六郡之兵,以集中训练的手段,把军权牢牢控制住,然后再率领他们剿匪,这样,两万军就不会离开明公身边,朝廷也无话可说。”
“肇仁之言正合我意。”
李渊沉吟一下又道:“只是苦于兵力偏少,二万人不足以起事,奈之如何?”
-->>(第 2/4 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