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三百四十二章大阪师团的优良传统(第 4/4 页)

    当时,日军各部的临别致词都有自己的特色,比如仙台师团,战况较好时就说“武运长久”;情况不妙时就说“九段坂见”(靖国神社在东京九段坂)。

    然而寺内勇等大坂师团的官兵告别时,却说的是“御身大切”,翻译过来,即“保重贵体”、“身体最重要”,或者干脆就是“保命第一”。

    再到后来,日军在进攻衡阳和止江时遇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

    战斗一开始,来自大坂师团的老兵又故伎重演,从军官、士官到老兵纷纷入院,消极但合理地拒绝作战。

    当负伤的日军士兵到医院的时候,那些“养病”的大坂师团“前辈”们还要问:“你为什么要这样玩命啊?”

    当被问到自己为何不愿意参战时,这些“病号”却豪气冲天地说:“听说这次出击我们是担任羊攻的,这很没有意思,如果是主攻么,自然是要好好打一仗喽。”

    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各部都投入到对盟军的作战中,大坂师团也终于有了建功立业的机会。大本营有意将该师团配属南方军,但南方军只是很勉强的将其列入预备队,仍然驻扎沪都。

    直到1942年4月,大坂师团被调往菲律宾,和第五,第十八,第二十一师团一起,参加对科雷吉多尔要塞的最后攻击。

    这一仗,大坂师团一反常态地进展顺利,圆满完成任务,最终在巴丹半岛的美菲军全部投降。事后才知道这并不是大坂师团转了性,而是菲律宾的美菲军已经被切断补给多日,靠“盐和青菜”勉强挺着已经好几个月了,一触即溃一点儿也不新鲜。

    然而,这个胜利却给大坂师团带来了极大的荣耀,在其故乡大坂更是号外频飞,一副“幸亏派出了大坂师团,才打垮了巴丹敌人”的得意。

    仅有的遗憾是事后发现大坂的商贩们利用这个庆祝胜利的机会大肆倒卖战时配给物资,乘机大做生意。对大坂师团的底细,还是大本营知道得清楚,所以对于怎样调教它实在是绞尽脑汁而不得其计。

    由于大坂师团名声在外,在各个战区都不是很受欢迎,于是直到战争结束,这支部队始终在日军战线后方各地不断调转,始终没有再参加大的战斗。

    大坂师团为什么在日军中这样独树一帜、“弱”不经风呢?这是大坂的独特文化造成的。

    在古代日本各地,基本的社会结构是农民依附于拥有土地的诸侯(即大名),而诸侯服从于天皇。这种长期不变的社会结构导致日本形成了上下级关系严格,富有服从精神的文化特点,也是二战中日本军队普遍狂热“效忠天皇”的心理基础。

    然而,大坂却有些不同,这个地方是着名的商业城市,居民多与商业有关,对诸侯的尊重十分有限。

    反之,围绕着苛捐杂税等问题,大坂人几百年如一日,不断和诸侯斗智斗勇、讨价还价,所谓忠诚,那就更谈不上了。于是,天皇在大坂人心目中的地位也与其他地方不大一样。

    虽然在二战中,出身于大坂的士兵也受到了****的蛊惑,然而大坂人却不会急着去“为效忠天皇而死,为大日本帝国而死”,能不死尽量不死。对待上级命令,出身于大坂的官兵也习惯于“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不会像其他部队那样闭着眼睛执行到底。

    甚至大坂师团内部还制订了所谓“无谓的牺牲不要付出”、“不合理的战斗不要参加”、“穷途的敌军不要追击”的“三不要”原则。

    日本历史学家关幸辅在《日军第一窝囊废师团》的最后部分,对大坂师团做了一小段总结,说得真是有几分道理,“如果日本的军队都像大坂师团这样,大概中日之间也就不会发生战争了吧?要是这样,也就不会有日本的战败了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民国之文豪崛起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天下枭雄 晋末长剑 斗罗:从俘获教皇比比东开始 我家娘子,不对劲 三国:开局抢了蔡文姬 在冷漠的他怀里撒个娇. 江湖三女侠 北齐怪谈 沉溺 希腊神话 斗罗从攻略小舞开始无敌 风声 小老板 三国之暴君颜良 斗罗御兽收服小舞当兔女仆 万历明君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重生之民国元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