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五章 人才尽入觳中(第 4/4 页)
一深想,李孟羲想到了缘由,黄巾张角兵起巨鹿,为乱起首当重地,按封建王朝的做法,对于暴乱之地,该采取怎样做法?大概是,宁杀一千,不放过一人。
因何巨鹿无人闻名汉末三国?答桉很是血淋淋的,巨鹿人都被杀了九成了,几乎死尽了,还哪剩人了,又哪里会有人闻名乱世?
本来,要是按正常的发展,巨鹿会被屠杀清扫一番的。然而义军来了,涿州义军不仅收拢了黄巾残部,还驱逐了官军,巨鹿安稳了,本来发生的残酷屠杀没有了,也就,本该消失于历史长河的许多巨鹿人,许多巨鹿读书识字的人,他们活下来了。
之前的猜测正确,巨鹿一郡的士子,论人口基数之浩大,一郡之才,怎是涿州县一地的小地方士子可比的。
不比不知道,一比的确如此。
榜首前百,全是巨鹿人,全是义军君子营的读书人。
李孟羲继续往后查着,查着查着,查到一百三十数,他终于瞅见了个涿州籍贯。
顺着往下一瞅,李孟,看见了名字,【傅士仁】。
“哎?!”李孟羲惊异一声。
这名字,很是熟悉啊,很熟!
李孟羲满脸诧异,他皱眉想了好久,想着想着,李孟羲想起来了,他喵的这个傅士仁,不就是和糜芳一起投降的东吴,然后把关羽害死了的那叼人吗?
此人,这厮竟就是是涿州人?!
李孟羲瞪大着眼睛抬头朝下方关羽盯去。
关羽察觉到了李孟羲古怪的眼神,关羽被李孟羲盯的不自在,忍不住问了一句,“怎了?瞅我做甚?”
“奥!”李孟羲回过神,“没什么。”他随口敷衍着。
本来,李孟羲还因为没见到一个知名人物而耿耿于怀,结果,终于见到了一个,见到了叛徒。
李孟羲不由在想,要不,寻个由头把傅士仁这吊人给撵走,或者,干脆弄死。
可再一想,涿州来的士子十五人,加上简雍一个,这十六人,成绩最好的,当头一个便是这个日后叛徒傅士仁。
此人学问还是有点的。
此番科举是为取才,说好的是唯才是举,结果,涿州士子当中最优异的一人,却排斥不用,为免,太心胸狭隘。
理性来讲,于公于理,不该把日后的叛徒今日的涿州士子傅士仁异眼相老,但要完全不介意也,也不可能。
俗话说,三岁看八十呢。
李孟羲回想涿州士子十几人,也不知当中哪个人是叫傅士仁,但十几个士子当中,全都是成年人。
三岁都能看八十了,成年人,二十几三十几岁了,就更能看八十了。
人跟人有区别的,人的本性难移,傅士仁跟糜芳投降,可要换人家周仓,周仓岂是贪生怕死之辈。
继续往下翻阅着,李孟羲思路急转,他想了个两全之法,这个傅士仁秉性不够忠义,那就不把其放在要害位置,假若说,如傅士仁糜芳之类的人,放到蜀汉后方,当治民之官,也是能发挥作用贡献力量的。
不放在要害位置,不等于不重要,可以用在不需经受严格考研的地方,比如不安排去守城,可以安排去练兵,安排去治民,都可。
刘备在旁边问,问有无找到简雍所在。
李孟羲找了良久,在大约三百人的位置,找到了简雍。
刘备过来一看,看到本寄予厚望的简雍名次很是靠后,刘备神色尴尬。
李孟羲提点到,“不错了,我君子营几百人,乃巨鹿全郡人才荟萃,简宪和涿州一县士子,超过巨鹿全郡半数,学问可见扎实。”
虽是这么说,见涿州士子没一个拔尖的,刘备感到有些没有丢面。
简雍等一众士子,被巨鹿人压的头都出不了,刘备既感觉不好跟同乡交代,同时,又很是振奋。
简雍学问如何,刘备很清楚,而今番科考,分数高过简雍者,能有几百人之多。
刘备把统计分数的卷宗看了一遍又一遍,看了数遍之后仍然意犹未尽,刘备大生感慨,“人才,尽入我縠中矣!”
很是神奇,隋唐之时,唐太宗见科举士子们鱼贯而出,熙熙攘攘之时,有感而发的也是这么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