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第六百六十三章 温煮脱色法(第 4/4 页)

    猜测是对的,止沸法是有用的。

    只是,在掀锅盖的时候,会有大量酒气跑掉,这也是个麻烦。

    或许,可以做一个加冷水的装置呢?锅沿边加一个注水口,当察觉酒液煮沸腾的时候,将冷水注入,这样,就不用掀锅了。

    当李孟羲把自认为所想到巧妙的设计讲给旁边的军医田卜听,田卜听完,回了一句,“怕火太大,那为何,不小火来烧?”

    一句话,问的李孟羲愣住了。

    也对,如果经验丰富能控制好火候,用小火慢慢加热,也能把酒液的温度控制的刚刚好。

    但是李孟羲再一想,经验,要命的就是经验,可能烧酒十几年半辈子的老师傅能准确掌握的好火候,可蒸馏烈酒乃汉末曾大规模普及的技术,这普天之下,哪里去找有几十年烧锅经验的老师傅。

    所以,与其想控制火候,不如直接控制水温。

    田卜的方法不好,李孟羲无情驳斥了田卜一番。

    而田卜则是不很理解,烧火有甚难得,为何军师会觉得烧火天难地难一样。

    蒸酒的过程很快,一段时间后,看酒越出越少,此是,烈酒已蒸出快三满坛了,酒香扑鼻,灶台近伤兵营,味道酒味儿的伤兵们凑过来围了一堆在围观,伤兵们几乎馋的流口水。

    将蒸好的三坛烈酒其中两坛交于田卜医用,剩下不满的一坛,李孟羲拿了些生石灰倒进了酒里,此一步,是为了将酒中未能彻底除去的水除的更加干净。

    蒸馏法制得的酒精达不到百分之百的纯度,因为其中总会混杂着大量的水蒸气,而用生石灰进一步处理后,酒精浓度可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酒精有了,李孟羲抱着一坛因撒了石灰混浊不堪的酒回到了城主府,酒坛未盖,一回城主府,酒香就飘了一屋子。

    关羽闻见酒香来了精神,说老久未尝到酒了,便想拿碗痛饮。

    李孟羲只好说明了情况,关羽悻悻作罢。

    一个问题,酒精能脱色这是确定的了,生物课实验上,酒精能够将叶子里的叶绿素萃取出来。但是,如果是死亡的植物组织,比如生麻之类,酒精还能否萃色脱色。

    再一个,假设酒精能够脱色,那么多少浓度的酒精脱色效果为最好,是百分之百的最好,亦或是,百分之七十五?

    两个问题,皆未知。

    李孟羲找来一些煮过的生麻准备丢进酒坛里泡泡看看,可又觉得,麻的颜色还是澹了,灰不熘秋的。

    想了想,李孟羲决定用麦秸,因麦秸颜色更深,同样,如果脱色的话,对比更明显。

    李孟羲去拿了一大把麦秸,然后稍微处理了一下之后,直接将麦秸塞到了酒坛里。

    关羽眼见李孟羲毁了一坛好酒,关羽心疼不已。

    ——

    时间流逝。

    一个时辰后,李孟羲将麦秸从酒坛里拿出来看,竟然,麦秸还是麦秸,并未脱色。

    这是为何,李孟羲茫然了。

    难道是,泡的时间不够?

    本着再试一下的想法,李孟羲索性让关羽帮忙把酒坛彻底密封了,准备泡他两个月再拿出来看看。

    同时,李孟羲预想起两个月之后的事,假如说,两个月后,麦秸泡成了白色的,那么为何,泡一个时辰麦秸没变化,泡两个月,麦秸却大变,这是为何?

    当然是时间,可又因何时间长了才有明显变化?

    (是……反应速率。)李孟羲恍然想起,(反应速度太慢,所以耗时长。如果有催化剂,可以将速率提高成千上万倍。)

    可,酒精脱色,什么东西能催化这个过程,不知。

    (而要是没有催化剂的话……)李孟羲又想起造纸的时候,纸浆本要长时间沸煮,要缩短沸煮时间的话,可以用高压锅。

    (可以将酒精加热到二三十度的低温,温度高了,分子剧烈运动,活跃度提高成百上千倍,于是,两个月可以完成的脱色反应,数天就能完成……)

    不用等到两个月后再一看究竟了,李孟羲霍的起身,他把刚封好的酒坛拿起,走到火堆边上烧了起来。

    关羽见状,不明所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最近更新 骗了康熙 谍影:命令与征服 我在现代留过学 活埋大清朝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某霍格沃茨的魔文教授 大清要完 晋末长剑 我的谍战岁月 机战:先驱者的归来 不是吧君子也防 大唐腾飞之路 寒门崛起 万历明君 红楼琏二爷 大明烟火 机战之无限边境 说好的文弱谋士,你一人战三英? 蜀汉之庄稼汉 北齐怪谈
最多阅读 晋末长剑 全世界的醋都被你吃了 北齐怪谈 诸事皆宜百无禁忌 小老板 沉溺 万历明君 折尽春风 斗罗大陆续史莱克七怪成神之路 世子妃 风声 穿成反派总裁小情人[娱乐圈] 三国之开局诛杀大耳贼 谍影:命令与征服 秘密部队之龙焱 红楼琏二爷 重生之民国元帅 沉香雪 大清要完 斗罗之墨竹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