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步骑间阵(第 4/4 页)
这样以来,包围圈本来就已极大,且包围不仅十字路口一处,还得留大量兵力在前方布置,能用于埋伏十字路口的兵力,只有义军兵力之最多三分之一。
两难了,要严密合围,则阵列单薄。
要阵列紧密,至少官军纵是骑兵冲来,三列枪阵也能扛他一扛,要摆此坚实阵列,则有限兵力,不能将包围圈严密合围。
李孟羲与关羽商议,“可能用疏阵之法?使方阵一块块,各成紧密阵列,但使方阵之间,两阵之中,相隔以远。
如此,阵能坚实,且围堵严密,虽疏不露。”
“只是,”李孟羲目视远方枪索标记之处,他皱眉,“方阵与方阵之中,留有间隙,若间隙不长,则包围不严密;可若间隙过长,则成中散也。
敌军若从两阵之中杀来,我军挡不能挡。”
对于李孟羲的羲问,关羽略作沉思,很快便有解决之法,“无妨。”关羽道,手指远方,给李孟羲讲解到,“阵中间隙,可以骑队充之。
骑兵一队作战冲突之阔,等若步队十队。
步阵两阵之中,隔步阵数阵之宽,中杂骑兵数十,则足以守隙,足以慑敌,足以作战。”
李孟羲恍然,点了点头。
李孟羲有了意外之得,本以为,御守是步兵所长,防守非是骑兵专场,骑兵应该是长于进攻或是迂回突击才是。
可,骑兵因其强大的机动能力,和宽阔的作战半径,骑兵若以攻待守,同等兵力的防御面积,骑兵可防御的战场,远大于步兵。
一百步的横长,骑兵十人各自分开,一骑威慑十步,十步距离,骑兵呼吸间就从这头杀到那头。
而于步兵,步兵要守住百步横长,散开了来守,一步只分不到一人,脆弱不堪。
十骑大可能守住百步之横长许久,但步兵百人,极难守百步之长。
步阵重排坚阵,排之以实,布以间隙,间隙以骑队充之,于是,便能使有限之兵力,拉围起既严密无缺又足够坚实的巨大包围网。
伏兵阵列已妥当。
以千人队为一部,千人队,成三排横排枪阵,枪阵与枪阵之中,留以巨大间隙,间隙阔为五十步,以十骑为一队,单骑守御五步。
而后,便是细致的规划过程。
于伏击线处,详细标明步阵列队的方位,及步阵列阵的起始点,还有骑兵队列的位置,一并标明。
因伏击线离道路已经很远,不容易暴露,留标记之时,不必再找树木作伪装,直接沿着标界枪索拉起的直线,沿着直线挖出一个个土坑,便是标记。
标记统一在左,相隔等距。
标记在处,便是枪阵队列起始点,而非末尾。
李孟羲在过去看察过程中,他发现了一个小问题,若每队列阵的标记点只有一个坑的话,好像没办法让队列列齐。
因为方向的缘故,野外没有参照目标,地上一个坑,让说在坑处列队,那么队列背南朝北也是在坑上列队,背东朝西也是在坑上列队。
队列并不只有位置一个因素,还有方向。
李孟羲略做思考,有了完美的解决方法。
他令士卒挖坑的时候,沿着直线把坑与坑之间用锄头把土刨去一层,把坑给连起。
这样,队列便能有了精准尺度。